歐盟繼2月對中國銅版紙發起反傾銷調查之后,并沒有就此罷休,欲再補上“反補貼”這一槍。而一旦立案,將是歐盟對中國銅版紙領域發起的首例“反傾銷反補貼”(下稱“雙反”)調查。
中國商務部進出口公平貿易局日前發布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3月末,歐盟對華發起的貿易救濟措施案件共計152起,其中歐盟對華已裁決正在執行的貿易救濟措施產品便達到56起。
統計顯示,在歐盟對華發起的貿易救濟措施案件中,反傾銷案件占了絕大多數,共有149起,此外還有2起保障措施和1起特保措施。
北京WTO事務中心專家程大為表示,從統計結果來看,目前我國有56種出口產品正同時“遭受”歐盟方面的貿易救濟措施,這一數字在全球來看是比較高的。在這些產品中,有些已經歷經數次反傾銷或其他貿易救濟措施,但在救濟措施到期之后,歐盟方面又再次發起“日落復審”等保護措施,使得貿易救濟措施實施期限一再延長。
在各種歐盟對華反傾銷出口產品中,中國皮鞋遭遇的反傾銷制裁便已長達近五年。
2005年7月,歐盟對中國皮鞋開始進行反傾銷立案,2006年10月份便開始對中國皮鞋征收16.5%的反傾銷稅。2008年10月,歐盟對中國皮鞋實施為期兩年反傾銷措施到期后,歐委會不顧成員國的反對意見發起反傾銷行政期滿復審,又在2009年末裁定繼續對中國和越南產皮鞋征收15個月的反傾銷稅。
應對反傾銷浙企產品借道東盟抵歐盟
出口產品頻頻遭遇反傾銷措施,我國企業該如何應對呢?浙江寧波鎮海區一家公司的做法可值得借鑒。
這家名叫“中斌緊固件”的公司對歐盟市場維持著“零出口”,可產品在歐盟市場的銷量卻是公司總銷量的40%。原來,這些產品均系該公司設在馬來西亞的基地生產的,而且均為歐盟對華實施反傾銷的緊固件產品。借道東盟攻克歐盟,鎮海緊固件生產企業運用迂回戰術走出一條突破反傾銷壁壘之路。
鎮海區是全國緊固件的主要生產地之一,其產量約占全國十六分之一,歐盟是鎮海緊固件主要出口地區之一。去年1月31日,歐盟決定對從中國進口的螺釘、螺栓、螺母征收高額關稅后,該區緊固件出口企業無一幸免,均被課以87%的高額反傾銷稅。此后,鎮海緊固件產品出口量銳減,減幅一度在80%以上。
早在歐盟啟動對華緊固件反傾銷立案調查的2007年,“中斌緊固件”就狠下決心,在馬來西亞投資500萬元人民幣建立了生產銷售公司,生產沒有對東盟實施反傾銷的緊固件產品。翌年5月,“中斌緊固件”馬來西亞公司投產,月產1000噸產品全部出口歐盟。
與“中斌”采取相同戰術的還有“金鼎緊固件”等企業。歐盟實施對華反傾銷前,該公司對歐盟的出口占總額的90%,反傾銷后降為零。于是,公司在印尼建成一個生產基地。如今,該公司每月生產緊固件300噸左右,80%銷往歐盟。
跟風反傾銷印度輪胎不夠用企業減產
也有些國家跟在別人后面,不顧本國的國情,對我國出口產品采取反傾銷措施,沒想到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