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8年9月以來,寧夏工業經濟運行的軌跡呈現“V”型特征,從2008年四季度至2009年初的急降、調整轉為一季度觸底、二季度回升、三季度企穩、四季度增速明顯加快,總體走勢先抑后揚。
2009年,面對多種矛盾疊加、多重困難聚集的復雜局面,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政府按照中央“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一系列部署,果斷決策,把保工業作為保增長的重中之重,迅速出臺促進工業增長的十條措施,力促工業企業恢復生產。經過一年艱苦卓絕的努力,寧夏工業經濟發展速度和運行質量實現了“雙提高”,并呈現出十個亮點。
工業生產增速持續攀升。寧夏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523.15億元,按可比口徑計算,同比增長14.3%,高于全國平均水平3.3個百分點。在重點監控的48種主要工業產品中,有35種產品產量增長。大宗產品中,原煤產量5509.5萬噸,同比增長30.21%;發電量479萬千瓦小時,增長3.5%,其中火電發電量454.6萬千瓦小時,同比增長3%;原油加工量192.5萬噸,同比增長1%。
綜合效益不斷改善。工業經濟效益逐步改善,全年規模以上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210.46,同比提高27.85個點;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375.72億元,同比增長4.5%;實現利潤78.6億元,創歷史最好水平,增長1.26倍;實現利稅154.1億元,增長53.1%。寧夏盈利在100萬元以上的企業有284戶,累計實現利潤96億元,占盈利企業盈利額的比重為99.2%。其中,有141戶企業的利潤超過500萬元,有100戶企業的利潤超過1000萬元。
工業技術改造投資高速增長。全年完成工業技術改造投資127.46億元,增長23.5%,實現連續5年工業技術改造投資保持20%以上的增長,為寧夏工業持續較快增長打下堅實基礎。
行業生產明顯回升。重點監測的8個主要工業行業中,煤炭、建材、輕紡、醫藥生產繼續保持高增長,石化、冶金穩步回升;從效益看,除電力行業效益下降外,其它行業均實現增長。8個行業累計完成工業增加值513.8億元,占寧夏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總量的98.2%,實現利潤78.8億元,增長1.2倍。
區域工業發展總體趨好。從市、縣(區)情況看,大部分生產都有不同程度增長,總體發展趨好,工業增加值呈負增長的市、縣(區)由一季度7個、上半年3個、前三季度2個,回落到全年1個。從增長幅度來看,銀川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4.3%,石嘴山市增長14.5%,吳忠市增長13.1%,中衛市增長16.2%,固原市增長40%。
節能減排扎實推進。2009年前三季度,寧夏單位GDP能耗同比下降6.91%,在節能減排中所做的工作和采取的各項措施得到了國家節能目標考核組和節能減排督察組的充分肯定。全年單位GDP能耗同比下降5.2%,超額完成寧夏確定的下降4%的年度目標任務,為順利完成“十一五”節能目標進度奠定了堅實基礎。
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建設取得新進展。在靈武羊絨產業園區試點企業互保抵押貸款模式,注入2000萬元擔保資金,撬動金融機構給予企業5億元的貸款支持,幫助企業解決融資難的問題。
三大風向標持續向好。寧夏電網月均負荷連續九個月回升,近期達到670萬千瓦,創歷史新高;鐵路全年運量突破4000萬噸,超過計劃運量600萬噸,占蘭州鐵路局總運量的48%;企業開工率持續提高,由年初最嚴重時停產半停產企業超過20%,上升到目前的99%以上。
技術創新碩果累累。組織實施重點技術創新項目75項、重點新產品試產項目95項,總投入62.3億元。工業研究與試驗經費占銷售收入的比重達到0.65%,全面完成效能目標。寧夏已有8家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計劃目標。
政策措施落實扎實有效。神華寧煤、各發電企業、電力公司等對高耗能企業支持達到21.4億元;對企業貸款擔保和貼息2.5億元,帶動企業近30億元生產流動資金貸款;為企業免進口設備關稅3億元;減免企業城鎮土地使用稅1億元;降低企業生產運輸車通行費30%;先后上報投資額近60億元的項目,爭取到國家資金支持5億元。
今年,寧夏將緊緊圍繞“轉方式、調結構、上水平、促發展”,繼續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作為首要任務,把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作為主攻方向,把重點項目建設和工業園區發展作為主要抓手,更加注重技術改造,更加注重改革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