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七方建廠就來公司了,見證了這10多年間公司從人工操作為主到如今的全自動化生產線,質量和效率大幅提升,工人工資也水漲船高。”日前,在禹州市七方超硬材料制品有限公司,生產部部長杜貫龍對公司的發展感慨不已。
在中原大地禹州經濟區,當前,新型材料產業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發展,成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作為這一領域的佼佼者,禹州七方超硬材料制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七方超硬”)以其卓越的創新能力和顯著的市場表現,成為了禹州市新型材料產業轉型升級的典型代表。
技術革新:從“跟跑”到“領跑”的跨越
走進七方超硬位于高新技術開發區新材料產業園的智能化工廠,機械臂揮舞、數據流奔涌的場景令人震撼。這里,國內首條真空釬焊金剛石制品機器人生產線正以每分鐘3件的效率下線不同規格型號的鋸片、石材鉆,產品精度誤差控制在0.01毫米以內,較傳統工藝效率提升3倍,能耗降低40%。
“我們的金剛石繩鋸切割效率是國外同類產品的2倍,能輕松‘啃’下數十噸重的花崗巖,廣泛應用于軍工航天、橋梁建筑等領域。”公司董事長方占江是禹州市文殊鎮人,1990年進入超硬材料行業,作為深耕超硬材料領域35年的技術專家,他帶領團隊攻克真空釬焊技術難題,成功替代傳統磨料磨具、熱壓燒結、電鍍工藝。目前,七方超硬已形成200余種規格的超硬材料制品,年產值突破3000萬元,出口占比達60%。
創新驅動:構建全鏈條產業生態
七方超硬的崛起,是禹州市“創新鏈+產業鏈”深度融合的縮影。除了技術創新,七方超硬還注重產業鏈的延伸和拓展。公司通過整合上下游資源,形成了從原材料采購、生產加工到產品銷售的完整產業鏈。這不僅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產品質量,還增強了企業的抗風險能力。同時,七方超硬還積極與國內外知名企業開展合作,引進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不斷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近年來,禹州市堅持把新型材料產業作為重點培育對象,建立新型材料產業園,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從資金、土地、人才等方面給予全方位保障。積極搭建產學研合作平臺,推動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的深度合作,加速科技成果的轉化和應用。同時,還推動新材料產業與其他產業的融合發展,如與智能制造、新能源、節能環保等領域的結合,拓展新材料的應用領域和市場空間。通過產業融合,提升新材料產業的整體競爭力和附加值。
集群效應:打造全球超硬材料高地
在禹州市“184”產業轉型戰略引領下,七方超硬正成為超硬材料產業的核心,吸引上下游企業集聚。目前,禹州市已形成從金剛石微粉、真空釬焊設備到終端制品的完整產業鏈,集聚相關企業22家。其中,恒利來新材料生產的包芯線材料占全國高端裝備市場15.3%份額,助力高鐵、汽車鑄件性能提升;新佳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通過高溫高壓技術實現培育鉆石量產,年出口量15萬克拉達,功能性金剛石芯片技術填補國內空白。
“下一步,我們將擴大產業化發展規模,擬投資2億元建設智能化綠色工廠。”七方超硬經營副總劉風琴說,公司將繼續加大獨立研發力度,深化真空釬焊超硬材料制品研究,細化產品分類,推動行業標準制定,致力打造國際一流產品企業,助力禹州市超硬材料產業鏈向高端化、規模化發展。目前,七方超硬與河南工業大學、鄭州機械研究所、河南機電職業學院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創建有“河南省高真空多層釬焊金剛石制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不斷研發攻克行業中的技術難題,提升了在超硬材料制品行業領軍地位。
政府賦能:厚植產業轉型沃土
從2013年禹州市招商引進七方超硬,到如今該公司擴大生產規模,印證了禹州市對新型材料產業發展的大力支持。
今年,禹州市把新型材料列為“八大產業”轉型的核心賽道,成立工作專班,實施了一系列精準有力的措施,為新型材料產業的蓬勃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具體舉措包括:一是機制先行,全鏈條服務賦能產業升級;二是梯度培育,推動企業升規入統;三是項目攻堅,擴大有效投資。四是招引突破,構建產業生態新格局。
下一步,禹州市將持續圍繞超硬材料、熔煉原輔材料、新型建筑材料、高晶硅材料產業,實施“企業培育、重大項目、創新提升、服務優化”四大攻堅行動,做好擴大產業企業規模、提升企業創新能力、加快企業升規入統、增強產業發展后勁等方面的對企服務,有效提高新型材料產業發展水平。
從“工業牙齒”到“科技芯”,七方超硬的轉型之路,映射出禹州市產業升級的雄心與智慧。在創新驅動、集群發展、政府賦能的“三重奏”下,禹州市正以超硬材料為支點,撬動制造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躍升,為中部地區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禹州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