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新鋒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魏秋平。資料圖
“從美學來看,金剛石可以用來做鉆石;從金剛石本身的物理化學性質來看,它在熱學、聲學、光學、電學等方面具有卓越的特性,因而又被譽為‘材料之王’‘終極半導體’。”
近日,湖南新鋒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鋒科技”)宣布,由中科創星領投、湘江國投跟投的新一輪戰略融資完成。新鋒科技董事長魏秋平接受了紅網時刻新聞記者的采訪。
他還有另一個身份——中南大學教授。接受采訪中,這位習慣穿著實驗服的教授,多次提到了中南大學校訓“知行合一、經世致用”及黃伯云、梁穩根、王傳福等師長們的創業故事對自己的影響,“希望科研成果能走出實驗室,推動社會的進步。”。
從實驗室到產業化:一塊金剛石的“破壁”
金剛石,是自然界硬度最高的物質。
“國內沒有、國外不賣”,我國雖然是金剛石生產大國,但在高端領域,尤其在光學、電學、聲學、熱學、半導體等領域的前沿應用上,金剛石的制備設備仍嚴重依賴進口。
2002年,魏秋平在中南大學的一次實驗課上與金剛石結緣,并在后續攻讀碩士、博士,至教學科研中深深扎根,緣分化身使命。
2019年,在歷經十余年的技術積累后,魏秋平與團隊共同創辦了新鋒科技,專注于研發與調試第一代Ⅰ型摻硼金剛石設備,邁出了“金剛石產業化”的關鍵一步。
作為中南大學科技成果轉化的重要代表之一,新鋒科技的技術源頭可追溯至1999年成立的氣相沉積技術與薄膜材料研究室。經過三代科研團隊的接力攻關,新鋒科技終于創新突破了大尺寸、大面積CVD金剛石電極制造技術,填補了國內空白。
從“長板理論”到“木桶效應”:高校教授的創業突圍
從實驗室到產業化,新鋒科技的成長軌跡并非一帆風順。
魏秋平坦言,搞科研是“長板理論”,在實驗室里,科研人員會選擇性能最好、最系統的樣品進行研究;而搞企業則是“木桶效應”,不能有短板。
如何讓科研成果走出實驗室,如何實現量產,如何保持設備性能的穩定,如何在有限的資金中實現盈虧平衡……這些都是新鋒科技在創業過程中必須面對的挑戰。
2022年,新鋒科技面臨資金短缺的困境。
魏秋平在下定融資的決心以后,憑借個人及整個團隊的精神、成績和夢想,成功打動了投資人。長沙銀行高新支行也針對新鋒科技的需求,提供了“投貸跟”“優才貸”等科技型企業適配產品,累計授信額度達到1000萬元。金融資本的注入,為新鋒科技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金融賦能:“材料之王”的產業聚變之路
金融資本的介入,不僅解決了新鋒科技的燃眉之急,更催化了其產業聚變效應。
如今,新鋒科技位于寧鄉高新區的總部及智能制造基地已火熱開工。該項目總投資10億元,主要生產基于CVD金剛石核心平臺技術衍生的多類型產品。項目全面建成達產后,預計將新增年產值10余億元、稅收約9000萬元。
新鋒科技的發展歷程,是中國新材料產業從跟跑到并跑,再到領跑的一個縮影。從實驗室的科研成果到產業化的量產突破,新鋒科技以金剛石為基,鍛造了新質生產力的“超級芯片”。而金融資本的賦能,則為這一過程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未來,隨著新鋒科技總部及智能制造基地的全面建成,金剛石這一“材料之王”將在更多領域展現其卓越性能。而新鋒科技,也將繼續以創新為驅動,推動中國新材料產業向更高端、更前沿的方向邁進。正如魏秋平所說:“希望科研成果能走出實驗室,推動社會的進步。”這不僅是新鋒科技的使命,也是中國科技創新的共同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