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將于今年下半年召開,民營企業家當選十八大代表,引人注目。
根據安排,黨的十八大代表名額共2270名,由全國40個選舉單位選舉產生。十八大代表的選舉工作將于6月底結束。
離6月底選舉結束的截止日期越來越近了,去年年底以來密集召開的地方黨代會已接近收官階段,各選舉單位的十八大代表名單也正在陸續公布。截至目前,已經有近30家選舉單位公布了選出的十八大代表的名單。
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家出現在各省公布的十八大代表名單中是其中尤為引人注目的一件事情。其中既有老面孔,也有新面孔。梁穩根、孫宏原等人都是2007年十七大后第二次入選黨的全國代表大會代表了。陜西的崔榮華等人則是首次當選。
近年來,伴隨著民營經濟的迅猛發展,民營企業家在中國最高政治舞臺上的亮相備受關注。民營企業家當選全國黨代表在一定程度上被看做是黨中央對民營企業開放和接納的態度,有利于民營企業所在階層的利益表達。
入黨,成為全國黨代表,這件以往民營企業家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正在變得越來越平常。熟悉民營企業家和全國黨代會的人都很難忘記十六大時民營企業家當選全國黨代表時坊間的熱議場面和媒體鋪天蓋地的報道。在中共十三大、十四大和十五大的黨代表中,沒有嚴格意義上的民營企業家。民營企業家第一次成為全國黨代表始于黨的十六大,這一次有7名民營企業家正式成為全國黨代表。5年過后,十七大黨代表的民營企業家陣容擴大到17個。從目前各省公布的名單來看,十八大代表中民營企業家陣容超過十七大,應該沒什么懸念了。
在眾多民營企業家眼中,當選全國黨代表意味著與權力核心更近了一步,與政治關系更穩固。曾經當選十七大黨代表的民營企業家陳愛蓮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坦率地說,“我以前也得過很多榮譽,但我覺得全國黨代表是最高榮譽。”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家當選黨代表是黨中央對新經濟組織、民營企業家的無聲鼓勵。
坦率地說,在以往不算短的一段時期里,社會上對民營企業家多少都存在一些偏見。如今這種偏見已經一步步地被掃入歷史的塵堆里。事實上,近年來,中國對民營企業的各種歧視政策正在得到全面地清除。
民營企業家入黨,在十六大時曾引起熱議。當時,民營企業在中國經濟中嶄露頭角,給國家作出了極大貢獻,不少民營企業家要求入黨。黨的十六大與時俱進,將黨章中黨員發展對象里“其他革命分子”修改為“其他社會階層的先進分子”。大會通過的報告列舉了因社會變革而出現的社會階層,就是包括私營企業主在內的六個社會階層。黨的十七大第一次提出在代表中“要有適當數量的新經濟組織和新社會組織的黨員”。黨的十八大再次特別提出要增加生產和工作一線的代表。
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名單變化的背后,是中國民營企業家政治地位的提升,是民營經濟發展在政治上的集中體現,是黨與時俱進踐行群眾路線的發展。
在經濟獲得飛速發展的民營企業,正在迎來政治上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