鉆石市場真的“變天”了?
近年來,當西方鉆石巨頭還在試圖依靠“鉆石恒久遠,一顆永流傳”的廣告詞謀取暴利時,中國小縣柘城默默依靠科技的力量,將其壟斷了130多年的鉆石壁壘徹底擊碎。
對此,比利時鉆石交易所聯合會理事弗萊施特格分析并預言:“幾年前,培育鉆石比天然鉆石便宜50%左右,但現在,兩者間的差距已經擴大到了80%。或許在未來,買鉆石將會是一件‘隨心所欲’的事情。”
這一說法聽起來可能有些難以置信,但從現實情況來看卻是極有可能發生的。如今,隨著鉆石培育技術的不斷升級迭代,我國已成長為全球最大的鉆石生產國,每年可向全球市場貢獻2200萬克拉毛坯鉆石。
技術的進步不僅大大縮短了鉆石的生長周期,還成功使鉆石原胚成本“斷崖式”下跌了80%。或是受此影響,以戴比爾斯為首的西方天然鉆石廠商被迫下調產品價格超40%,并試圖通過放棄設置價格底線的手段奪回市場主導權。
然而,遲來的降價似乎并沒有讓廣大消費者“回心轉意”。在過去的2024年,戴比爾斯遭遇了銷售最糟糕的的一年,旗下鉆石滯銷庫存更是高達20億美元,引發社會各界廣泛議論。
針對這一現象,有專家解釋稱,“消費者之所以更傾向于選擇培育鉆石,不單是從價格角度出發,鉆石品質也是人們普遍關心的問題。”據了解,在實驗室生長的鉆石不僅與天然鉆石毫無本質區別,且更為可控的環境還能使其品質更穩定,在顏色、凈度、亮度等方面表現得更為出色。
也正因此,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于2018年7月更新鉆石定義,將培育鉆石納入鉆石大類。隨后,比利時鉆石高層議會(HRD)、美國寶石學院(GIA)、國際寶石學院(IGI)等權威機構,紛紛給予培育鉆石和天然鉆石一致化的分級標準。
目前,憑著先進的培育技術和完善的產業體系,被譽為“鉆石之都”的河南小縣柘城,已經能規模化生產寶石級鉆石。當地土生土長的高定鉆石品牌“柘光”,則迅速一躍成為市場新寵。相關知情人士透露,目前該品牌還憑著“深度定制,只做高端”的獨特理念,成功吸引了大批慕名而來的消費者。
“高端培育鉆石就是更有性價比”,不久前,來自杭州的劉先生在互聯網上分享了自己的定制經歷:“從柘光定制這枚10克拉的鴿子蛋前,我還特地去西方天然鉆石柜臺咨詢了,結果發現同樣都是D色VVS級凈度的品質,培育鉆石的價格比天然鉆石便宜了8成左右。”
不僅如此,劉先生還透露道:“現在優先選擇培育鉆石已經成了人們的共識,甚至還有很多網友私信找我詢問鉆石品牌和定制經驗。”
針對這一現象,柘光專屬顧問反饋稱:“近期來我們店鋪咨詢和預定的用戶確實數不勝數,而且大家普遍對培育鉆石持有較高的認可度,10克拉及以上的鴿子蛋鉆石還成了熱銷產品。由于淘寶、京東等平臺訂單太過密集,工廠的排期已經延長到2個月后了。”
“幸好當初預定的早,剛好趕上了情人節”。近日,上海某互聯網高管趙先生向妻子贈送了一條用鉆量高達20克拉的項鏈,并坦言:“一克拉8000元左右的價格真的很良心,即便再配上18K白金鏈條,20萬的預算也是戳戳有余。相反,假設換成同等品質的天然鉆石,恐怕上百萬的花費也不一定拿下。”
截止目前,據淘寶、京東以及柘光官網的后臺信息顯示,該品牌的用戶主要為國內一二線城市高凈值人群,其中定制大克拉鉆石的比例更是高達70%。此外,隨著柘光鉆石的持續走紅,其在海外市場上的影響力也日益擴大,來自歐美、中東等地區的訂單紛至沓來。
然而,令人更為意外的是,或許是受中國培育鉆石品牌迅速崛起的影響,眾多西方品牌也紛紛涌入這一領域,例如丹麥某知名珠寶商以及美國某珠寶零售商也均已涉足培育鉆石市場。
不過,由于當前中國培育鉆石已經處于從產能輸出向品牌升級的關鍵時期,所以憑借國內完備的配套體系和成熟的銷售鏈路,中國培育鉆石企業在全球市場競爭中具有顯著優勢,有望在國際市場進一步提升影響力,將卓越的中國鉆石推向更廣闊的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