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民營企業整體總體實力不強,2008年民營企業的當年工業總產值為2,694億元,占當年行業總產值的68%,以其數量占全行業企業總數的79%來看,要低11個百分點。
據中國工業報7月20日報道,2008年中國機床工具企業共有5,382家,其中民營企業4,262家,占比達到79%。而在2005年,中國機床工具行業還只有企業2,000多家,其中民營企業800多家,占40%左右。
有關專家指出,機床工具行業目前這種狀態與這幾年的經濟形勢以及行業形勢密切相關。民營企業數量增加迅速,與近年行業發展增速有關。這幾年機床工具行業的平均增速達到30%左右,行業一度處于賣方市場,產品供不應求,吸引許多業外資金不斷加入。再加上這個行業分類較細,不用投入很多的資金就能從事某一種機床零部件的加工,進入門檻較低。同時,近幾年的改制,也使一些國有企業轉制為民營企業,由此增加了民營企業的數量。
民營企業如雨后春筍般涌現打破了數年來機床工具行業國有、民營、三資三分天下的格局。
民營企業不僅數量增長多,而且產值增速也快。2008年新增加的658家企業中,多數為民營企業。2008年民營企業的工業總產值增速達32%,遠超過三資企業22%的增速以及國有企業14%的增速。
但民營企業整體總體實力不強。2008年民營企業的當年工業總產值為2,694億元,占當年行業總產值的68%,以其數量占全行業企業總數的 79%來看,要低11個百分點。另外,從民營企業的平均產值來看,個體實力還是有限。2008年以國有企業、民營企業、三資企業三大類型劃分,計算其企業的平均產值指數,國有企業的平均產值為1.76億元,三資企業的平均產值為7,700萬元,而民營企業的平均產值僅為6,300萬元。
出口方面,民營企業也延續了這個特點,出口交貨值總額較大,占比較高,但是企業平均出口量偏小。2008年民營企業出口交貨值199億元,占當年行業總出口額的50%,但平均到每家民營企業,出口交貨值只有460萬元,遠遠低于三資企業的1,900萬元,國有企業的1,200萬元。
機床工具行業另一個特點是,大型企業數量少,產值大;而小型企業數量多,產值相差懸殊。2008年行業大型企業23家,僅占企業總數量的 0.4%;小型企業5,001家,占比達到92%。但大型企業平均每個企業產值達29億元,而小型企業平均產值4,700萬元,大型企業的產值是小型企業的60多倍。
機床工具行業總體上還是一個資本密集、人力密集的行業。要真正成為大型企業,做到年產值過億元,不是靠一朝一夕短期的投入能夠達到的,技術積累、資金實力都是一定的制約因素。現在行業里除了兩個龍頭企業沈陽機床和大連機床年產值過百億元外,大部分第二梯隊的成員如北一機床、齊重數控、上海機床、武漢重型等年產值還在20億元這樣的檔位。能夠超過20億元的企業還是鳳毛麟角,如齊二機2008年年產值38億元,秦川機床集團年產值突破30億元。因此有關專家預言,機床工具行業的這種狀況不會延續很久,缺乏行業集中度,使這個行業面臨較大的重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