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在漢江機床生產車間,工人在加工滾珠絲杠。
十二月三日,在秦創原·秦川集團高檔工業母機創新基地車間,工人正在組裝SAJO12000五軸加工中心。
“我國高端機床整機嚴重依賴進口,供給能力不足,要想達到高端水平,必須通過科技創新。”在裝備制造業深耕20多年,陜西漢江機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漢江機床”)總工程師鄧順賢對產業發展有著深入思考。
機床被稱為“工業母機”,是制造業的根基,高端數控機床的技術堪稱“現代工業的心臟”。
近年來,在國家政策利好的背景下,我省積極推動實施“鏈長制”,統籌推動提升數控機床產業鏈發展水平。今年前9月,我省金屬加工機械制造產業累計實現產值76.74億元。而要實現與國外高端機床的對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九層之臺,起于累土。我們不光看短期數據,更要把目光放長遠,這是我們機床人的長跑。”鄧順賢說。在采訪過程中,記者深刻感受到赳赳老秦人突圍的決心和信念。
■ 做強“大腦” 讓產業鏈更強韌更可控
一個齒輪怎樣制作才能嚙合得嚴絲合縫?
11月30日,在秦川機床工具集團股份公司(以下簡稱“秦川機床”)總裝一車間,記者看到兩排發出轟鳴聲的白色大箱子。這些箱子就是高端數控機床。其中的一些高端磨齒機可為齒輪做精加工,通過磨削掉不平滑的地方,提高齒輪精度,讓齒輪嚙合度更高。
在YKS7226數控雙工位磨齒機前,工人將一個齒輪固定在夾具上,旁邊一個蝸桿砂輪“蓄勢待發”。待工人輸入參數、關閉操作門后,蝸桿砂輪連帶著齒輪高速轉動。大約30秒,一個齒輪就磨好了,表面像鏡子般光亮平整。
“磨好的齒輪精度高達2級左右,每個齒輪的誤差不超過0.0015毫米,比頭發絲的二十分之一還要細。”總裝一車間技術人員說,“YKS7226磨齒機技術達到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今年4月還在中國國際機床展覽會上展出。”
磨齒機是陜西機床行業的拳頭產品,主要應用于新能源汽車、精密減速器等領域。目前,秦川機床磨齒機占國內市場六成以上份額。
“我們不斷改進制造工藝、提升技術,讓磨齒機整機性能達到先進水平。但作為先進高端制造裝備的‘大腦’,高端數控系統關鍵核心技術卻一直無法突破。這讓我們很著急,它將影響產業安全和發展。”秦川機床中央研究院機床設計制造研究所所長李瑞亮說。
數控系統亟待突破。近年來,我省企業積極向外借力。秦川機床除了不斷提升QCNC6860數控系統的性能和功能,還聯手武漢華中數控股份有限公司在五軸機床數控系統開發、智能機床開發及創新中心共建等方面開展合作。雙方合作開發了寶機B80系列數控系統、外圓磨床專用系統并實現批量配套。
為進一步推動我省高端工業母機產業的自主創新,2月9日,華中數控西部中心項目簽約落戶西咸新區。這將充分帶動陜西數控機床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創新發展,打造數控機床發展創新生態圈。
“目前,秦川集團成立陜西秦川智能機床研究院有限公司,著力破解高端數控系統被國外控制的局面,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控技術產業鏈,重點解決高效齒輪機床及五軸機床控制關鍵問題。”李瑞亮說,“現在,系統框架已經搭好,正在進行軟件研發,任務十分艱巨,工程量也很大,但是我們會努力攻關、一干到底。”
■ 強筋壯骨 帶動上下游企業協同發展
機床是機械制造業中的耐用消費品,受行業規模限制,只有不斷開發、升級產品,才有新發展空間。
“過去10多年間,很多企業在低端市場競爭,一些大型機床企業甚至在混戰中消失不見。”秦川機床總裁助理曾冉感慨,“秦川機床始終堅持創新,在核心技術和零部件上持續研發,牽頭建立了陜西省高檔數控機床共性技術研發平臺,帶動上下游企業解難題、求突破,部分關鍵零部件實現國產替代。”
在秦川機床的技術支持下,漢江機床一直苦練內功,不斷精進滾珠絲杠和直線導軌的質量。滾珠絲杠和直線導軌多應用于機床、汽車行業,是數控機床核心零部件之一。
“目前,漢江機床生產的2級、3級精度的滾珠絲杠、直線導軌,已實現量產。截至今年5月,漢江機床絲杠產品由P1級提升到P0級,精度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導軌產品精度由2級提升到1級,精度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完全可以滿足中高檔數控機床的要求。”鄧順賢說。
鄧順賢介紹,國內滾珠絲杠生產企業競爭實力與國外企業存在較大差距。在國內市場上,高端滾珠絲杠市場主要被德國和日本企業占據。目前,漢江機床制造的螺紋磨床和絲桿產品全面服務新能源乘用車市場,實現國產替代。
在產業鏈下游,秦川機床與陜西法士特汽車傳動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法士特”)的緊密合作,堪稱高效協同、互利共贏的范例。
在法士特“黑燈工廠”,來自秦川機床的22臺數控磨齒機和31臺數控齒輪檢測儀在各自工位上奮力工作,實現了國產磨齒機及測量裝置在智能工廠場景的應用。其中,法士特可為秦川機床磨床等主機業務提供大量高端應用場景,加速新品研發和迭代;秦川機床在自動控制系統上不斷改進,滿足法士特生產線需求,使生產效率提升70%左右。
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深度對接、共同用力,加快智能化改造步伐,不斷優化生產工藝、提升生產效率,為贏得市場增添砝碼。
目前,陜西優勢產品數控磨齒機、螺紋磨床、復雜刀具等產品技術處于國內領先水平,加工中心、車削中心、精密磨床、滾動功能部件等產品位列國內第一梯隊。陜西機床企業已形成從零部件到整機、從智能生產線到市場服務等較為完備的生產加工能力。
■ 瞄定高端 持續開拓市場競逐未來
12月3日,在西咸新區灃西新城的秦創原·秦川集團高檔工業母機創新基地的廠房內,工人們正鉚足干勁抓緊組裝兩臺六七米高的大家伙——SAJO12000五軸加工中心。
“這臺機器是我們從瑞典引進的技術、品牌、服務生產出來的加工中心,主要用于航空航天領域大型盤類零件、板類零件的復雜型面加工。這個月底前趕著交付,最近一直在加班生產。”曾冉說。
五軸機床被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精密器械等高精度行業,堪稱“大國重器”,安全意義重大。目前,以五軸機床為代表的高端數控機床面臨嚴重的技術封鎖。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推動建立秦創原·秦川集團高檔工業母機創新基地,將充分發揮秦川機床“鏈主”帶動作用,構建高檔數控機床集團化產業集群。該基地一期投產后,預計新增高檔五軸數控加工中心產能235臺。“要想在產業鏈的關鍵環節不受制于人,只有加大自主創新的力度和能力。”曾冉說。
近年來,依托陜西省數控機床產業創新聯盟,省內外科研院所、高校、投融資機構等60家單位攜手,在高端機床上協同發力,促進產業鏈和創新鏈深度融合。目前,我省4戶機床產業鏈企業及其產品入選國家單項冠軍示范企業及單項冠軍產品;漢江機床、漢江工具等7戶企業入選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秦川機床與上海理工大學聯合開發的VMC40U高速立式五軸加工中心,在精度與高速技術指標方面均達到世界一流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