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將是培育鉆石產業發展應用的元年!”日前,廣州鉆石交易中心總經理梁偉章作出這樣的預判。
梁偉章所說的“培育鉆石”,是一種人工方法制備的“鉆石”。“培育鉆石”是利用高科技模擬天然鉆石在地殼形成的環境,把碳原子一層一層疊加在一起形成一個原石。從物理化學形態上比較,這種原石與地底挖出來的鉆石原石幾乎沒有什么區別。
1、兩種方法“種”鉆石
人類首次合成金剛石,要追溯至上世紀五十年代。當時美國通用電氣公司的研究員將碳元素置于高溫高壓的密閉容器中,偶然生產出金剛石,開啟了人類制造金剛石的歷史。1963年,中國的工程師使用國產的兩面頂壓力機,造出了我國第一顆人造鉆石。目前,美國、中國、英國、日本等是少數幾個掌握了人工合成寶石級金剛石單晶技術的國家,其中產自中國的“培育鉆石”占據了相當大的國際市場比例。
當前“培育鉆石”較為成熟的生成方法主要有兩類:其一是傳統的高溫高壓合成法,放入碳元素和一粒天然鉆石,高溫高壓下碳原子重新排列組合,在金剛石粒周圍結晶;其二是化學氣相淀積合成法(CVD),使天然氣和氮氣加熱后,在壓力室里形成碳等離子體,等離子體不斷沉積在壓力室底部,形成金剛石薄片。
20世紀90年代末還出現了“爆轟合成”方法。在這個過程中,納米尺寸的金剛石顆粒是在含碳炸藥的爆炸中產生的。
“如果說天然鉆石是戶外結的冰塊,培育鉆石就相當于冰箱里結的冰塊,兩者都可以叫做冰塊。”廣州新鉆鉆石有限公司總經理林紅兵如此解釋。
2、創新技術催生商用
培育鉆石真正大規模商業應用始于上世紀九十年代。2015年,培育鉆石在商用領域已經很熱,但消費者和市場對培育鉆石的認識還存在誤區,再加上培育鉆石與天然鉆石從肉眼上難以區別,市場上曾出現將培育鉆石直接摻入天然鉆石中的亂象,對產業發展產生了負面影響。因擔心被貼上假冒產品的標簽,一些廠商刻意低調。
作為我國超硬材料行業發展較早的地區,河南、山東等地集中了中國培育鉆石的主要生產廠家。山東聊城君銳超硬材料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向記者展示了一臺生產機器模型,其外形就像一個多軸承組成的六面體構件。“機器內可以模擬鉆石形成的溫度和壓力環境,采用高溫高壓方法,讓石墨生長為鉆石晶體,一個星期左右就能培育出鉆石半成品。”工作人員說。與深埋地下經過數十億年地質作用才形成的天然鉆石相比,培育鉆石的“生長速度”堪稱神速。
▲君銳鉆石展示的人造金剛石壓機模型
3、傳統企業仍多觀望
隨著鑒別手段的發展,技術人員能夠快速準確識別培育鉆石,再加上新興消費群體的興起,讓培育鉆石作為一個新的品類在市場上擁有了獨立的發展空間。
對于這個新興品種,傳統鉆石公司大多仍抱著觀望態度。部分經營天然鉆石的公司,開始試水培育鉆石生意。“培育鉆石的毛胚都是從外省采購,然后切割打磨,流程與處理天然鉆石一模一樣,然后再分銷出去。”深圳市晶寶金剛石有限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該公司去年才開始做培育鉆石生意,但用戶還很少。
作為自然界中已知的唯一由單一元素(99.98%的碳)形成的結晶體寶石,天然鉆石具備自然資源的稀缺性。再加上商家的營銷策劃,這種美麗的石頭被賦予了豐富的人文情感元素。這也是天然鉆石與“培育鉆石”最本質的區別。
4、培育鉆石價格誘人
▲鄭州華晶旗下鉆石品牌體驗中心,工作人員展示人造鉆石飾品
作為一位打拼20多年的資深珠寶人,深圳市維愛塔珠寶首飾有限公司負責人馮強熟悉從原料采購,到打磨設計、產品銷售的一條龍工序。維愛塔公司的統計數據顯示,原先根本沒有人下單培育鉆石,今年以來培育鉆石需求急劇升溫。
“經濟能力一般的新興年輕人群對首飾消費的觀念不是稀缺保值,他們既要求性價比,又不甘于普通彩寶的廉價,同時還講究個性化設計和潮流感,而價格只有天然鉆三分之一的培育鉆石恰好滿足了這一需求。”馮強說。
梁偉章十分看好培育鉆石的市場前景,一方面培育鉆石是用天然鉆石的種晶材料生長出來的,具備天然鉆石的物理化學性質和基因。另一方面,工業化的生產給市場提供了豐富的應用場景。與身嬌肉貴的天然鉆石相比,培育鉆石具備更多“玩法”。
5、并存共生各事其主
“培育鉆石與天然鉆石之間并不是誰取代誰的關系。”林紅兵認為,天然鉆石依然可以憑借天然的資源稀缺特性在高端購買人群中獲得高溢價。與此同時,培育鉆石首飾可以滿足另一部分消費人群,兩者是并存共生的狀態。從人工養殖珍珠大規模推廣應用后推動天然珍珠市場健康發展中,也可以發現這一變化規律。
梁偉章也認同這一觀點,“天然鉆石可以主打珍貴稀缺、情感概念,培育鉆石可以主打時尚快消概念,做成高頻的消費品。培育鉆石沒必要遮掩或隱瞞自己的人工身份,可以堂而皇之地亮出各自身份,讓消費者各取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