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首個交易日,人民幣漲勢大大超出預期。“去年開始我們就不斷調升匯率預測,但還是趕不上人民幣升值的速度。”某外資行經濟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1月2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調升263個基點,為去年9月11日以來最強。在岸、離岸人民幣盤中雙雙升破6.50整數關口,當日人民幣對美元官方收盤價報6.4967,為2017年9月上旬以來收盤新高,較上一交易日上漲153個基點。
相反,美元當日對一籃子其他貨幣走低。全年來看,美元連續4年升值的趨勢2017年被打破,全年收跌10%,2003年以來表現最差。
不少交易員均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美國加息落地、稅改兌現后,美元不僅沒有暴漲,反而走跌,主要還是源自市場對美元失望情緒的積累,導致結匯量上升,并使得此前押注人民幣貶值的投機者平倉。
展望2018年,各界普遍預計,美元指數將在92~100區間運行,人民幣則有望在6.45~6.9的區間運行。“美元在經歷了疲軟的2017年后,2018年可能略微走強一些。”德國商業銀行亞洲高級經濟學家周浩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預計人民幣到2018年底將在6.8或更強的水平運行。
美元不行,人民幣走強
人民幣的超強走勢來源于美元的持續疲軟。
截至北京時間1月2日16時08分,美元指數下跌0.26%,跌破 92關口報91.75,是去年9月22日以來最低水平。
交易員開始展望將于北京時間1月4日3時公布的美聯儲2017年12月會議紀要,并從中分析貨幣政策日后動向。此外,本周五晚公布的美國2017年12月非農就業報告也備受矚目,預計將對市場產生不小影響。
當前不少分析認為,2017年以來,美元走弱是由于全球經濟增長的動力增強了其他國家緊縮貨幣政策的預期,導致美聯儲和其他國家央行的利差縮小。此外,“雖然美聯儲2017年加息3次,并開始縮表,但美國通脹低迷抑制了市場對美元的看漲空間。這使得美國國債收益率曲線一度達到十年以來最平坦水平,這也是限制美元上漲的關鍵因素。”FXTM富拓中國市場分析師鐘越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值得注意的是,這一輪人民幣大漲從去年圣誕節前就開始醞釀。
從2017年12月20日左右開始,人民幣就開始快速拉升,并于12月21日最低探至6.55附近。
2017年12月25日起,人民幣更是勢如破竹,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大漲近400個基點,刷新當年9月15日以來新高至6.5387,日內連破6.57、6.56、6.55、6.54四大關口。
2017年12月26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報6.5416,較上一交易日調升267點,為9月13日以來新高。
持續一年多的人民幣貶值預期得到逆轉,與2017年5月亮相的逆周期因子不無關系。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投資研究室主任張明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人民幣的大部分升值是在2017年5月下旬加入逆周期因子之后實現的。”
在因子引入3個月后,人民幣對美元的升值幅度就達到了4%,即使是在去年10月美元再度走強的背景下,人民幣也未受到太大擾動。
人民幣將更加穩健
第一財經記者在采訪中發現,最近有不少投資者和有外匯需求的人士都在咨詢機構——人民幣究竟還能強勢多久?現在到了可以購匯的時點了嗎?
對此,機構普遍認為,美元2018年可能略微走強,但由于人民幣受美元擾動的影響在減小,不會面臨太大的貶值壓力,且將大概率維持區間波動格局。
短期來看,美元可能出現小幅反彈。資深外匯分析人士韓會師表示,人民幣日前的飆升與離岸市場處于圣誕休假期間有關。
盡管如此,機構認為,人民幣今年的走勢將更加穩健。
招商證券(17.540, 0.00, 0.00%)首席宏觀分析師謝亞軒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人民幣匯率2018年預計在6.45~6.95區間內波動,2018年跨境資本流動仍會小規模凈流出,但企業償還負債的購匯進程結束,居民的購匯預期穩定。
中國央行2017年12月7日公布的數據顯示,11月末,外匯儲備規模為31192.8億美元,較10月末上升101億美元,升幅為0.3%,為連續第10個月出現回升。“粗略計算,11月歐元、英鎊等對美元升值帶來的估值效率影響,就使得外儲增加140億美元左右。”交通銀行(6.280,0.00, 0.00%)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劉健分析。
中國經濟將成為人民幣的堅強后盾。
中國銀行(3.980, 0.00, 0.00%)國際金融研究所日前發布的報告預計,2018年中國經濟增長6.7%左右,但在平穩增長的同時更加注重提高質量和效益。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也預測,2018年中國宏觀經濟將保持相對平穩的發展態勢,經濟增速為6.7%。
美元仍將強于歐元
放眼全球,對于各國政府和央行而言,2018年將是一個具有變數且充滿挑戰的一年。
就歐元而言,KVB昆侖國際外匯分析師于志齊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當前走勢保持看多,尤其是成功升破1.1940之后,上行目標看向1.2033。”
法國興業銀行(17.240, 0.00, 0.00%)分析師蓋伊·斯蒂爾(Guy Stear)預計,歐洲央行會在2019年3月和6月加息,徹底結束負存款利率時代。
張明表示,2018年美元可能仍會強于歐元,“歐洲央行今年將量化寬松(QE)規模減半,但仍處于擴表進程中,美聯儲則是加息、縮表同步進行;此外,今年歐洲的政治風險可能再度抬頭,而美國稅改正式通過,2018年的政治風險似乎將小于2017年。”
英國央行于2017年11月2日宣布加息,這也是金融危機以來英國的首次加息,主要推手是通脹突破3%。但各界預計,這次加息可能只是“一次性”的,政治不確定性仍將阻礙英國央行繼續加息。
建銀國際宏觀經濟分析師宋林對記者表示,英國在脫歐立場上做出了妥協的姿態,未來脫歐談判的方向逐漸清晰,而為時兩年的過渡期也將給英國和歐盟留出更多時間進行協商和擬定新的貿易關系,“預計英鎊2018年前低后高,主要因素就是美元的催化劑(稅改、加息)、英美之間的利差、脫歐談判的過程。2018年預測英鎊/美元的區間在1.3~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