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釋義
新材料是什么材料
新材料是指新近發展或正在研發的、比傳統材料性能更加優異的一類材料,是高技術產業發展的基礎和先導,成為各國競爭的焦點。
新材料作為高新技術的基礎和先導,應用范圍極其廣泛。它同信息技術、生物技術一起成為二十一世紀最重要和最具發展潛力的領域。目前,一般按應用領域和當今的研究熱點把新材料分為以下種類:電子信息材料、新能源材料、納米材料、先進復合材料、先進陶瓷材料、生態環境材料、新型功能材料(含高溫超導材料、磁性材料、金剛石薄膜、功能高分子材料等)、生物醫用材料、高性能結構材料、智能材料、新型建筑及化工新材料等。
產業目標
到2015年,新材料產業實現增加值1000億元,年均增長23%左右,對全省高新技術產業的貢獻率保持在40%以上。
先進儲能材料、先進硬質材料保持現有領先地位,先進復合材料、金屬新材料和化工新材料進入全國第一方陣;培育年銷售收入過100億元的企業 10家,50-100億元的企業20家;建設國家和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工程(重點)實驗室達50家,材料研發和應用技術取得新突破,年專利申請量2000件以上。
到2020年,新材料產業總體水平進入全國前5名,增加值達到2500億元以上,年均增長20%。
產業路徑
構建三類支撐平臺
1.技術創新平臺
高水平建設“粉末冶金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先進儲能材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成為國際領先水平的綜合性技術成果轉化中心和產業孵化器;建設 “大型交電裝備復合材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炭/炭復合材料國家工程實驗室”;建設20多個鋼鐵、有色、石化等領域的國家級工程(或技術)研究中心、工程實驗室以及企業技術中心等創新平臺。通過技術滲透,全面帶動新材料產品擴大市場份額。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并梯次集成和部分原始創新,使我省的整體創新能力邁入全國前三名的位置。
2.共性檢測平臺
根據技術創新平臺建設的總體布局,在五大重點領域配套建設面向產業自身且服務社會的共性檢測平臺:在先進儲能材料領域重點建設電池材料及電池檢測中心;在先進復合材料領域重點建設高分子復合材料檢測評價中心;在金屬新材料領域重點建設金屬新材料檢測中心;在先進硬質材料領域提升國家級硬質合金分析測試中心技術水平;在化工新材料領域重點建設國家精細化工檢測評價中心。
3.產業戰略聯盟
鼓勵新材料企業與裝備制造企業建立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重點支持組建電動汽車關鍵材料及應用、交通裝備關鍵材料及應用、高性能交通用鋁合金材料、工程機械關鍵材料及應用、有色金屬鎢及硬質合金、節能環保關鍵材料及應用等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依托入盟企業開展新材料及其應用關鍵技術的聯合攻關,推動新材料產業與裝備制造業的融合發展。
發展五類產業基地
按照《湖南省主體功能區規劃(2008-2020年)》原則,國家、省、市高技術產業基地、78個省級開發區的總體布局和現有工業基礎,建立功能互補、特色鮮明、具有輻射和帶動效應的新材料產業園區,提高新材料產業的聚集度:在長沙高開區、株洲高新區、湘潭高新區建設綜合性的新材料產業園;在岳陽云溪區和衡陽松木工業園建設精細化工產業園;在湖南郴州建設有色金屬新材料產業基地;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建設鋅錳等深加工產業基地;在湖南汨羅和永興建設循環經濟產業園。
實施六項材料工程
圍繞我省重點發展的新能源汽車、交通裝備、新能源裝備、航空航天、節能環保等產業對關鍵材料的需求,及化工、鋼鐵、有色等優勢規模材料產業提質升級的需要,著力扶持20多家重點企業,70多個重大項目,形成既有規模效益又有較強競爭力的龍頭骨干企業集群。重點支持實施六大關鍵材料工程,有效支撐裝備制造業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優勢規模材料產業的持續發展。
1.電動汽車關鍵材料工程
圍繞電動汽車產業發展需求,重點實施四類電動汽車關鍵材料工程:大功率動力電池能量包材料工程;新型鋰離子動力電池材料工程;超級電容器及超級電池材料工程;輕量化結構車體用鋁合金和復合材料工程。
通過本工程的實施,有效支撐我省新能源汽車發展,帶動新能源材料產業規模的快速增長。到2015年,形成年產汽車動力電池能量包20萬臺套、先進電池材料15萬噸、超級電容器100億法拉、汽車鋁合金板和復合材料30萬噸的生產能力。
2.工程機械關鍵材料工程
圍繞工程機械對高強度結構鋼、高性能刀具、耐磨材料等的需求,重點組織實施三類材料工程:超細晶高精度硬質合金以及超粗晶、耐磨損、長壽命硬質合金工程;功能梯度硬質涂層材料工程;精密超硬材料磨具與刀具(人造金剛石及制品、金剛石復合片、立方氮化硼復合片)、高性能工程陶瓷材料工程。
通過本工程的實施,徹底改變高性能刀具、耐磨件等關鍵零部件長期依賴進口的局面,提高工程機械關鍵零部件的技術水平,繼續保持我省工程機械產業的優勢地位。到2015年,形成年產高性能硬質合金600噸,精密超硬材料切割與磨削刀具100萬套/(片)、人造金剛石精粉10億克拉、金剛石復合片和立方氮化硼復合片500萬片的生產能力。
3.交通裝備關鍵材料工程
圍繞交通裝備應用高端化、結構輕量化需要,重點組織實施三類關鍵材料工程:鋁合金、鈦合金和炭/炭剎車材料在航空航天、高檔車輛上的應用工程;鋁合金等有色金屬、高分子及其復合材料在軌道交通車體、船體、汽車車體和橋梁等上的應用工程;新型高分子減振降噪材料在高速軌道交通裝備、橋梁和車體上的應用工程等。
通過本工程的實施,推動軌道交通裝備制造業保持國內領先地位,牽引輕質結構材料跨越式發展。到2015年,形成年產5000噸高性能航空鈦合金材料、1萬噸高性能海洋耐蝕寬幅鈦卷板、輕質車體結構材料5000套、汽車用鋁材30萬噸、200套復合材料船體、5000萬套新型高分子減振降噪材料及其彈性元件、200噸炭/炭航空剎車材料的生產能力。
4.新能源裝備關鍵材料工程
圍繞新能源關鍵裝備發展的需求,重點實施四類關鍵材料工程:超長風電葉片復合材料工程;核能裝備用材料工程;全釩液流電池材料工程;太陽能光伏電池材料工程。
通過本工程的實施,為我省新能源裝備制造業提供關鍵材料支撐,帶動相關材料產業的發展。到2015年,形成年產各種型號風電葉片3000套,核電用高品質鈦管5000噸,釩電池堆6萬千瓦及其釩電解液2萬噸,太陽能光伏電池用微細球形金屬粉末3萬噸的生產能力,太陽能功能薄膜材料實現產業化。
5.節能環保產品關鍵材料工程
圍繞節約資源能源、保護環境、改善生態質量的需要,主要推動實施四類材料工程:環境相容和降解材料工程(高性能水性功能涂料、建筑節能材料、可降解塑料、塑料回收利用等);水處理材料工程(高端環保水處理反滲透膜、新型凈水材料等);高效輸電材料工程(復合材料芯倍容量鋁絞股線等);節能家電材料工程(高性能永磁電機磁瓦、高性能發光材料)。
通過本工程的實施,提升我省節能環保產業競爭力,到2015年,形成年產水性功能涂料20萬噸、高端水處理反滲透膜20萬支、稀土永磁鐵氧體 2萬噸、釹鐵磁硼4000噸、高性能稀土發光材料1000噸、復合材料整體浴室50萬套、節能建筑復合材料單元3萬套、復合材料芯倍容量鋁絞股線5700 千米的生產能力。
6.關鍵基礎材料提升工程
圍繞重大工程對優勢規?;A材料提質升級的需要,主要推動實施五類材料工程:稀土及有色金屬深加工工程;鋼鐵材料提升工程;石油化工材料提升工程;稀貴金屬循環利用工程;新型精細化工材料提升工程。
通過本工程的實施,促進我省化工、鋼鐵、有色等優勢規模產業的優化升級,培育新的新材料產業增長點。到2015年,形成年產高端鋼鐵材料 500萬噸、高性能三氧化二銻催化劑等銻深加工材料2.5萬噸;有機高分子材料80萬噸、己內酰胺40萬噸、精細化工材料100萬噸的生產能力。
產業評點
大有可為的產業
省發改委工業處處長彭華松
新材料產業是高技術產業發展的基礎和先導,其涵蓋的領域也非常寬,在《中國高新技術產品目錄》中,新材料共分10大類別,632項產品。我們在編制《湖南省戰略性新興產業新材料產業發展專項規劃》的過程中,注重在具體部署上體現針對性、可操作性和實效性:基于優勢和基礎尋求發展重點,基于瓶頸和挑戰尋求產業突破,采取以需求為牽引,以創新為動力,以重大工程為抓手,以量大面廣和重大工程亟需的高性能材料為重點的發展思路。
要說“優勢和基礎”。我省新材料產業在全國具有舉足輕重的位置,新材料產值位居全國的第一方陣,在先進儲能材料、先進復合材料、先進硬質材料、金屬新材料、化工新材料5個產業領域具有明顯比較優勢,其中,先進儲能材料品種最齊全、產業規模和市場占有率全國第一,硬質合金產量全國第一、世界第二。況且在上述幾個領域擁有技術制高點,形成了較為完善的新材料創新體系,像炭/炭復合材料、先進儲能材料等技術處于世界先進水平。
同時,我們在規劃編制過程中,一個重要的認識是“要以需求為牽引”,即著眼于市場空間廣闊的領域,如汽車、大飛機、高速鐵路等。因為,新材料本身不是最終產品,而是為其他產業做支撐、助推其他產業升級的。
說到“瓶頸與挑戰”,主要體現在關鍵核心技術較少,技術集成度較低;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少規模小。 根據國際前沿技術的發展趨勢和我省的實際,我們沒有面面俱到,提出了將優先發展先進儲能材料和先進復合材料,做強做精先進硬質材料和高性能金屬結構材料,積極培育基礎原材料的提質升級。但是“抓大不應放小”,而像納米材料、功能薄膜材料等,也屬于當今技術前沿的領域,我省發展基礎一般,不具備比較優勢,我們也提出積極扶持這些新興材料發展。
產業重點
6類材料鍛造1000億產業
?。ㄒ唬┫冗M儲能材料
圍繞電動汽車和大功率儲能裝備對電池材料的需求和制約瓶頸,重點發展:電動汽車用大功率動力電池關鍵材料;動力型超級鉛酸電池復合極板材料、超級電容器材料;全釩液流電池、燃料電池等儲能器件用關鍵材料。到2015年,實現增加值220億元。
?。ǘ┫冗M復合材料
圍繞交通運輸、能源和電力、航空航天、大型艦船等對復合材料的需求和制約瓶頸,重點發展:復合材料關鍵原輔材料;高性能炭/炭復合材料;高性能纖維/高分子復合材料。到2015年,基本建立復合材料產業鏈,實現增加值100億元。
?。ㄈ└咝阅芙饘俳Y構材料
圍繞先進裝備對高性能金屬結構材料的需求和制約瓶頸,重點發展:鋁、鈦等高性能有色金屬結構材料;高品質板帶箔,大規格板材、型材和鍛件等產品。到2015年,實現增加值230億元。
?。ㄋ模┫冗M硬質材料
主要圍繞機床(車)、工程機械、裝備制造、航天航空、交通運輸等領域對先進硬質材料的需求和制約瓶頸,重點發展:超細晶硬質合金、超粗晶硬質合金、涂層硬質合金;高檔聚晶金剛石復合片、新型超硬材料工具等產品;高強度、高硬度、耐磨損、耐高溫新型陶瓷材料。到2015年,實現增加值100億元。
(五)基礎原材料
圍繞優勢規模基礎原材料的提質升級,重點發展:第三代汽車板、高性能硅鋼、管線鋼、核電用鋼等高端鋼材品種;有色金屬材料,主要是高純鎢、鉬、鉛、鋅、銻、鉍、銅等;稀土金屬材料,包括稀土永磁材料、稀土發光材料,稀土高純氧化物和高純金屬、稀土核探測材料和新型核燃料等;高檔煉油催化新材料、鋰系聚合物、特種環氧樹脂、己內酰胺、特種有機纖維、鹽化工材料等化工新材料。到2015年,傳統優勢材料產業水平上層次、規模上臺階,新材料與優勢規模原材料融合發展,實現增加值300億元。
?。┢渌屡d材料
圍繞培育新的增長點,主要發展電子元器件支撐材料、功能薄膜材料、環境友好材料、生物基材料、醫用新材料、納米材料及其器件等,實現增加值5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