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歷時三年終獲公正中國金剛石鋸片反傾銷案勝訴(閱讀全文)歷時三年,中國終于贏得公正的判決。當地時間10月19日,中國將近三年針對美國反傾銷的起訴被判勝訴,世貿組織(WTO)公布其...
1、歷時三年終獲公正 中國金剛石鋸片反傾銷案勝訴(閱讀全文)歷時三年,中國終于贏得公正的判決。當地時間10月19日,中國將近三年針對美國反傾銷的起訴被判勝訴,世貿組織(WTO)公布其爭端解決機構的專家組審查報告,支持中國主要訴訟請求,裁定美國13項反傾銷措施違反世貿規則。據商務部數據,本案涉及機電、輕工、五礦等多個產業,年出口金額約8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565億人民幣),涉及中方重大貿易利益。
記者查閱相關資料發現,上述反傾銷訴訟始于2013年12月3日,涉案產品既有工業產品,比如油井管、鋁擠壓材、金剛石鋸片、鋁片等;也有太陽能電池(板)等新能源產品;還有暖水蝦等農業產品。
2、“煤層氣合成金剛石技術”項目期望市場轉化(閱讀全文)
在2016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山西分會場的項目展覽展示中,有一些非常完善并極具商業價值的創新技術獲得業界高度評價。太原理工大學于盛旺團隊的“煤層氣合成金剛石技術及產業化生產線”項目便是其中之一。而據了解,上個月該項目還在第十八屆中國科協年會全國科技工作者創新創業大賽中榮獲金獎,并以材料組第一名進入路演環節,獲得投資機構的熱捧。該項目的負責人于盛旺老師告訴記者,他最大的心愿還是讓這項技術在山西得到轉化。
于盛旺介紹,使用氫氣和甲烷作為原材料,采用化學氣相沉積法合成的金剛石具有優異的物理化學性能,在機械加工、汽車、航空航天、國防以及核工業等領域得到了非常廣泛的應用。但是,生產成本和高品質金剛石制備技術門檻高兩個問題,是目前限制CVD金剛石大規模替代其他材料的主要原因。“這方面技術是受到嚴格技術保護的,國內一些企業購買國外的相關設備需要三四百萬元,而拿回來的設備往往還不能正常使用。”于盛旺說。而于盛旺所在的太原理工大學表面工程研究所超硬材料實驗室研發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微波等離子體CVD金剛石裝置,造價僅為國外同類裝置的五分之一,合成同類金剛石產品的速率為同行的2-4倍。于盛旺還告訴記者,該項目生產的高端金剛石產品已經通過專業檢測,并在電子科技大學(成都)和中國工程物理研究所承擔的重大國防項目中得到使用。目前,該項目共申報發明專利14項,已授權4項。
3、世界上第一架量子計算機橋在金剛石基體上打造成功(閱讀全文)
通過在金剛石基體中強力嵌入兩個硅原子,Sandia 實驗室的研究人員首次展示了用于建立一架連接量子計算機的一個單一芯片所需要的所有部件。相關論文發表在最新的《科學》雜志上。
這項與哈佛大學合作的成果使用了一個聚焦離子束注入機(focused ion beam implanter),它由 Sandia實驗室 下的離子束實驗室設計,用于保證金剛石基板上的單離子爆破在精確位置。Sandia 的研究員 Ed Bielejec、 Jose Pacheco 與 Daniel Perry 使用注入的方式將金剛石的一個碳原子替換成較大的硅原子,擠壓任意一邊上兩個碳原子,讓它們逃離。這使得硅原子占有大部分空間,通過鄰近的非導電空缺來緩沖雜散電流。
即便這些硅原子被嵌入金剛石,它們的行為還是像在空氣中漂浮一般,因此它們的電子對量子刺激的反應就不會被其他不需要的物質所籠罩。
4、河南工業大學“磨料磨具與超硬材料新技術發展論壇”成功舉辦(閱讀全文)
時值河南工業大學60周年華誕之際,河南工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于10月15日舉辦了“磨料磨具與超硬材料新技術發展論壇”。共有行業專家、學者、校友等200多人出席了本次論壇。論壇由河南工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栗正新主持。本次論壇的成功舉辦為國內超硬材料、磨料磨具行業搭建了學術交流與合作平臺,展示了國內超硬材料、磨料磨具的新技術新成果,將推動超硬材料、磨料磨具產業的技術創新與發展再上新臺階。

北京時間10月17日早間消息,荷蘭藝術家兼設計師達安·羅斯嘉德(Daan Roosegaarde)的“霧霾凈化塔”(Smog Free Tower)正式在北京安裝使用。這臺設備使用靜電原理過濾空氣中的微粒。由于有超過40%的污染物都是碳,因此他同時設想了一種新穎方案:利用高壓將這些過濾出來的殘渣變成鉆石,并以人造鉆石的形式出售。

為適應新時期高等教育形勢發展需要,滿足工程認證以及社會對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需求,進一步完善課程體系,10月16日上午,材料學院在31448會議室召開材料學院2016版人才培養方案專家論證會。出席會議的專家有國家材料學科專業委員會委員合肥工業大學程繼貴教授、國家涂覆磨具協會秘書長王明遠高工、原國家超硬材料協會秘書長李志宏高工、燕山大學肖福仁教授、河南工業大學督導委員會委員王德泉教授、鄭州大學材料學院高分子材料專業系主任徐慎剛教授,同時材料學院院長鄒文俊教授、副院長徐三魁教授以及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負責人也參加了此次會議。會議由鄒文俊院長主持。
與會專家從培養目標、畢業要求、課程設置、國家對工程認證的通用標準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細致的分析,并對相關問題提出了中肯可行的建議和意見。經論證,專家們認為,在專業定位方面,材料學院“專業定位準確、學時分配和實驗安排合理;教學要求和培養目標一致”;同時建議加強《材料檢測方法》類課程的學時,強化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建議進一步凝煉凝練各專業的專業特色等。
此次論證會的召開,對材料學院的專業建設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和深遠意義。各專業進一步明確了人才培養目標,加強了校企合作,展現了專業建設風采,為建設成為更加特色的專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打磨拋光機器人加速應用的背景下,3M公司10月18日在上海宣布:在中國成立機器人研磨設計中心。3M中國有限公司研磨產品事業部總經理黃波平向新華社記者表示,打磨、拋光、去毛刺,是制造業不可缺少的基礎工序,所用研磨材料有“工業牙齒”之稱。近年來,汽車、電子、醫療設備等諸多“中國制造”領域,面對勞動力成本上升以及轉型升級壓力,對打磨拋光機器人的需求快速增長。
據介紹,中國制造業研磨材料市場的規模大約在二三十億美元之間,而高水平研磨材料與機器人產業結合而成的打磨拋光機器人,則是一個正在形成的新興行業,其主要用于工件的表面打磨,棱角去毛刺,焊縫打磨,內腔內孔去毛刺等工作,可明顯提高生產率,改善工人勞動條件。
8、廣東奔朗常務副總經理陶洪亮:質量是企業的生命(閱讀全文)
陶總在采訪中談到:“質量,是企業的生命”是一句耳熟能詳的質量宣傳用語或者質量管理理念,社會上也有許多有關這句話的闡述與討論。許多人都能說出對這句話的深刻理解,但是知道不代表明白、不代表能做到。在質量管理方面,做到知行合一難度還是很大的,然而我們已經到了必須誠心誠意直面質量的時候。2011年中國經濟增速達到頂峰之后,傳統制造業普遍面臨由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轉變的壓力,產能過剩,競爭激烈。產品質量已經成為商品競爭中最重要的因素。前段時間我去意大利出差,金剛石工具展會現場、日用品商店里普遍在醒目的位置寫著“100% Make in Italy ”的廣告牌,彰顯著對高品質的自信、自豪,展示出強大的競爭力。質量,不僅是一個企業的生命,還是一個企業及其全體員工的尊嚴。
9、解讀:為什么石墨烯的時代還沒有真正到來?(閱讀全文)
因為看到了石墨烯作為新材料的優越性,世界各國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財力推進其研發和生產。在我國,石墨烯產業近年來發展迅速,眾多石墨烯產業園區以及創新創業平臺不斷涌現,帶動產業規模不斷壯大。然而,石墨烯發展存在許多瓶頸。“國內石墨烯產業發展還比較粗放,雷聲大雨點小,許多公司都號稱有了引領時代的產品,但實際上目前根本還不能投入市場。”
10、中國機床工具消費市場的新變化(閱讀全文)
近幾年受中國經濟、投資增速放緩和需求結構升級影響,中國機床工具消費市場的總規模呈現階段性下降的狀態。下面分別從金屬加工機床和工具兩個主要細分產品領域介紹消費、生產和進口的變化情況。
金屬加工機床的消費額從2011年達到最高后到2015年大致經歷三個臺階式的下降。第一個臺階是2011~2012年的相對高位,分別為390.9和382.8億美元;第二個臺階是2013~2014年的顯著下降,分別為319.1和318.3億美元;第三個臺階是2015年至今的小幅下降,2015年機床消費額為275億美元,2016年上半年是129億美元,同比下降9.2%。金屬加工機床的生產走勢與消費額的變化大致相似,也基本形成與消費額同步的三個臺階式下降。2016年上半年金屬加工機床生產104億美元,同比下降8.8%。金屬加工機床的進口雖然也呈現下降,但第三個臺階并不明顯,這主要由于進口在后期的下降逐步趨緩。2016年上半年,金屬加工機床進口額40億美元,同比下降6.1%。
中國工具消費市場在經歷了一個緩變的“龜背式”增長后,于2015年呈現顯著下降。2015年工具消費額45億美元,同比下降12.1%。2016年上半年工具消費額19億美元,同比下降20.8%。其中,中國工具生產額的運行趨勢與消費額基本同步,顯著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低端切削刀具的需求大幅萎縮。工具進口額的波動并不大,2016年上半年工具進口額7億美元,同比下降6.2%,這與進口工具主要是面向中高端領域且中高端需求保持相對穩定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