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莫氏硬度為10的金剛石,不僅受愛美人士熱捧,更是重要的工業磨料,因為它是地球上最硬的天然材料。而其稀缺的產量和昂貴的造價,都讓工業利用者心中作痛。所以研發出低廉而堅硬的替代品成為材...
莫氏硬度為10的金剛石,不僅受愛美人士熱捧,更是重要的工業磨料,因為它是地球上最硬的天然材料。而其稀缺的產量和昂貴的造價,都讓工業利用者心中作痛。所以研發出低廉而堅硬的替代品成為材料學科的一項重要使命。不同于人們熟悉的人工金剛石,西安科技大學的王曉剛教授研發出來的立方碳化硅硬度達到了莫氏硬度9.6-9.7。
我們的應用在航空
“王教授是在2003年取得的專利,2008年在學校完成的中試。”西安博爾新材料公司總經理樊子民說,按照行規,完成中試后產品就能進行大規模生產了。可將一個生產填補國內空白型新產品的企業成立在哪兒?這是需要作為企業首席科學家兼董事長的王曉剛再三斟酌的。“之后幾年,一方面我們在繼續開發系列產品,一方面拓展產品的應用市場。”
據樊子民介紹,博爾研發的立方碳化硅不僅硬度高,還具有抗磨、耐高溫、耐熱震、耐腐蝕、耐輻射、良好的半導電特性等優良性能,之前其核心技術只有日、美、法、德等少數發達國家掌握。“這樣各項物理性能穩定的新材料,特別適合作為精密加工的磨具、磨料使用。”他說現在精密加工的磨具、磨料多為人造金剛石,而立方碳化硅的造價僅為人造金剛石的八分之一到十分之一,這就讓其擁有了極大的市場可能。
“我們經過考察,認為國家大力扶持的航空產業需要用到大量精密加工的磨具、磨料。這正是我們應該率先服務的行業。”樊子民說而恰逢其時的是,航空基地云集了眾多航空類企業、產業發展澎湃,這便堅定了他們在航空基地開爐燒制的信心。
于是在2013年,西安博爾新材料公司簽約入駐航空基地。經過一年多的建設,去年7月開始投入試生產。
我們的市場在全國
投產僅半年,碳化硅便給博爾帶來了三百萬的收入。“這才是剛開始,我們現在一期還沒建設完呢。”樊子民說一期設計了六套設備,而現在投用的只是第一套。“我們現在正在抓緊建設,剩下的五套預計今年年底將建成投產。”他說到時的設計產能將達到500噸,產值超過一億元。“我們的遠景規劃是年產3000噸,產值6個億。”
之所以定下如此跨越式的發展目標,樊子民說這主要得益于更多行業對立體碳化硅的認知。“這種超硬超穩定材料,不僅可用于航空航天,還能用于兵器工業、精密加工、電子信息、石油冶煉、建材等諸多軍民產業。”
他說公司最近正在洽談的一個客戶便是瓷磚行業,“瓷磚的拋光其實就是磨出來的,所以瓷磚生產對碳化硅的需求可想而知。此外像防火材料、軸承加工、煉鋼脫氧劑等是我們重點攻關的應用行業。”
在航空產業立足后的博爾新材料,開始將其技術實力迅速溢出到眾多民用領域,以降低這些行業的磨料成本。而這還不是博爾的最終戰略目標,“我們最終希望能夠替代相當的金剛石市場。”因為只要是能用人造金剛石的地方,基本都能用硬度相當而價格更低的碳化硅。(本文轉載自西安新聞網,文中言論不代表中國超硬材料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