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出口業務都用美金來計價,去年底和今年初人民幣大幅貶值時,客戶會要求我們降價,這個反而是最大的壓力,而不是貶值或者升值對利潤的影響。”廈門市一家家電出口企業...
“出口業務都用美金來計價,去年底和今年初人民幣大幅貶值時,客戶會要求我們降價,這個反而是最大的壓力,而不是貶值或者升值對利潤的影響。”廈門市一家家電出口企業負責人對記者表示。5月30日,央行公布人民幣中間價報6.5784,相比上一交易日大幅貶值294基點,創2011年2月來的最低。31日,中間價報6.5790,相比上一交易日貶值6個基點。疊加美聯儲加息因素,人民幣貶值預期再次升溫,從事進出口業務的外貿企業首當其沖受到影響。
記者采訪了解到,雖然出口企業有可能從貶值中獲利,但客戶會要求出口企業降價,出口企業為避免客戶流失也會做出一些讓步。受訪的多位出口企業負責人表示,如果人民幣匯率進一步下跌,企業會推遲結匯,有可能使結匯率進一步下降。
一家國有大型商業銀行上海自貿區分行行長介紹,經過去年下半年及今年一月份的外幣負債去杠桿后,企業外幣負債去杠桿已接近尾聲,不過目前仍有提前償還外債的案例。
貶值帶來議價壓力
理論上講,人民幣貶值利好出口企業,對進口企業則是利空。不過記者從多家出口企業了解到,出口企業更希望維持人民幣匯率穩定,一旦貶值,他們也面臨著議價壓力。
從事進出口貿易的寧波中基集團副總經理應秀珍對記者表示,貶值短期內對出口企業是利好,已經銷售的貨物會增加收入和利潤,而一旦形成貶值趨勢,客戶也會要求降價。
一般來講,出口貨物以美元計價,出口企業訂單從報價到收到付款需要經過3-4個月的時間。換言之,出口企業現在收到的貨款一般是2月份下的訂單,由于人民幣貶值,其收到的貨款結匯為人民幣后“坐享”匯兌收益。
從事紡織品行業的杭州領秀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方國寶向記者表示,人民幣貶值影響偏正面,但影響不是很大。人民幣貶值對美國市場銷售有幫助,主要是美國經濟復蘇,美國國內進口增加。而巴西、歐洲、日本市場還是比較疲軟,歐元區一些客戶近期還推遲了下單,銷售起色不大。
方國寶介紹,人民幣貶值真正的利好是擴大銷售,但未必能擴大利潤。因為貶值利好出口企業,出口企業雖獲利增加,不過同行企業會壓低美元報價,一些客戶也會要求降價,從而使以美元計價的出口商品價格下降。但現在貶值剛剛形成,暫未出現調價。
在人民幣貶值預期下,企業可能推遲結匯。應秀珍介紹,一般情況下企業需要資金周轉,收到外匯后盡早結匯。“如果資金充裕,并且確定有貶值預期,我們也會等待時機結匯。”
根據外管局數據計算,今年1-4月結匯率(用于衡量結匯意愿,等于客戶向銀行賣出外匯與客戶涉外外匯收入之比)分別為61.54%、55.81%、58.70%、62.64%。
從2007年到2011年人民幣升值期間的情況看,結匯率一直保持在70%以上。目前結匯率已低于這一水平10個百分點左右,說明今年以來企業的結匯意愿不強。如果人民幣貶值預期加重,企業推遲結匯,未來這一數據還將有所下降。
數據還顯示,去年人民幣匯率劇烈波動對企業影響頗大。記者根據Wind數據計算,2015年國內A股2112家上市公司產生匯兌凈損失達369.94億元,占同期凈利潤比重為3.92%。相比上年同期增加2.76個百分點。
“雖然可能從貶值獲利,但是我們還是希望幣值穩定。”方國寶表示。
外幣去杠桿接近尾聲
此前,由于境內外存在利差,許多企業出于節省財務成本的考慮舉借外債。去年8·11匯改以來,人民幣貶值明顯,一些企業已提前償還外債,主動調整其資產負債結構,2015年下半年外債總規模大幅下降。
外管局的數據顯示,截至 2015 年末,我國全口徑外債余額為 14162億美元,較2015年6月末下降15%。其中,外幣外債余額(占比54%)同期下降11.31%,企業等非銀行金融機構外債余額同期下降9.26%。
前述國有大型商業銀行上海自貿區分行行長向記者介紹,去年下半年和今年1月企業償還外債較多,現在已接近尾聲,不過仍存在提前償還外債的案例。
“提前償還我們銀行已經沒有了,不過同業還存在。”前述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分行行長表示,“目前企業外幣借款的需求還是有,不過相比去年同期已經明顯減少。外幣借款主要集中在‘走出去’業務,已經沒有出于節省成本考慮的外幣借款。”
根據國際公認的外債安全指標初步計算,2015年末我國負債率為13%,,債務率為58%。外管局認為,外債各項指標都在安全線以內。
“雖然有資本流出、經濟放緩的壓力,但中國現在存量外債相對于中國經濟規模還是非常小,因而中國并不存在貨幣錯配的風險。”野村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趙揚對記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