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編者按】鄭州機械研究所2010年獲批組建的“新型釬焊材料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是釬焊領域全國僅有的兩家國家重點實驗室之一,河南省首批國家重點實驗室。其主要從事釬焊相關基礎研究和應...
【編者按】鄭州機械研究所2010年獲批組建的“新型釬焊材料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是焊接領域全國僅有的兩家國家重點實驗室之一,河南省首批國家重點實驗室。其主要從事釬焊相關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同時開展相關的應用技術開發并提供技術咨詢服務。近年來承擔國家973計劃、863計劃、科技支撐計劃、國際科技合作計劃、省市重大科技專項等科研項目數十項,研究成果對促進釬焊學科基礎理論和相關應用產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近幾年,釬焊獲各級政府科技類獎勵59項次,其中中國專利優秀獎1項,中國產學研科技成果獎1項,省級一等獎2項,部級一等獎2項,省部級二三等獎共11項。6月11日,為了更好地了解我國超硬材料工具專用釬焊材料、釬焊工藝的研究現狀及未來發展方向,以及更好地學習總結鄭州機械研究所在科技創新上的優秀經驗,中國超硬材料網總經理石超攜網站記者一行走訪了鄭州機械研究所。

中國超硬材料網一行走訪鄭州機械研究所

鄭州機械研究總工程師 龍偉民
20年間,鄭州機械研究所釬料年產量增長近百倍。目前,主導釬料產品已達六大系列二百七十多種牌號、七百余種規格,產品形態有絲、條、帶、片、線、環、粉、膏、箔、預成型、藥芯焊絲等十多種。在產業取得巨大發展的基礎上,從解決企業生產中的技術難關出發,以研究釬焊中的基礎共性技術為目的,逐步建立起一系列研究平臺,成為全國首屈一指的釬焊材料與技術研發基地。
在鄭州機械研究所中,釬焊部門的科技創新成果占全所75%,產值占20%左右。釬焊業務在鄭州機械研究所中占據著一個相當重要的位置。而且,釬焊產業用戶群體最廣泛的就分布在金剛石工具行業,有超過1000多家用戶。特別是在國內四大金剛石工具主要產區(廣東、福建、山東、河北),鄭州機械研究所的產品都處在一個引領的位置上。任何企業需要高溫、超薄、超低溫等極端條件的釬焊產品,鄭州機械研究所都能做出完美的解決方案,這對超硬材料行業快速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那鄭州機械研究所又是如何與超硬材料行業結下不解之緣的呢?
結緣超硬材料
根源(1956~1972):鄭州機械研究所釬焊專業源于一機部機械科學研究四處,1956年3月6日國家成立了三個部屬研究院,分別是機械科學實驗研究院、工藝與生產組織研究院和工具科學研究院。隨后三院整合成由八個專業處室組成的機械科學研究院,焊接專業是第四處室。
萌芽(1969~1988):1972年機械科學研究院部分遷移至鄭州,形成鄭州機械研究所,原四處更名為焊接研究室。期間,從事釬焊研究的多名資深技術人員相繼調往北京、上海和沿海地區,唐福慶帶領蔣國海、喬培新等重新開啟了鄭州機械研究所釬焊研究的大門。
嬗變(1985~1994):在由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變時期,釬焊的命運與共和國的經濟體制改革緊緊地系在了一起。釬焊組有研究工藝轉向開發材料,嘗試了扶植鄉鎮企業、以成果轉讓求生存,謀劃了自我轉化生產力、以新產品形式走向了市場。1993年2月,機械工業部鄭州機械研究所發文成立了釬焊材料技術開發部,1994年更名為釬焊材料技術研究室。
春筍(1992~1999):釬焊嬗變成獨立團隊,在老食堂開始建產業基地。釬焊創業者繼承“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發揚“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自力更生精神,自己尋求市場、開發產品、研制設備、積累資金。經不懈努力釬焊成功邁向市場,產業規模從成立之初的年產量1.435噸、銷售收入200萬元,六年內發展到年產量30噸、銷售收入1000萬元,是全所第一個過千萬的部門。
探索(1998~2005):1997年鄭州機械研究所撤除一分廠與焊材(鍛壓)中間的大棚,在狹縫中為快速發展的釬焊建成750平方米新車間和漂亮的辦公室;1999年春,伴隨著242個科研院所轉企改制,釬焊室整體搬回中院,2000年釬焊研究室也更名為釬焊材料技術公司。期間,釬焊人一直在探索發展方式、尋求新的機遇、渴望新的突破。
崛起(2004~2011):2004年夏,鄭州機械研究所搬遷到高新區,釬焊專業進入了一個“技術與經濟協同發展”的嶄新階段。釬焊成為鄭州機械研究所的主要技術創新團隊和重要經濟支柱,營業收入從搬遷前的1300萬元擴大到2011年的1.77億元;2010年1月6日科技部發文(國科辦基[2010]2號),批準組件“新型釬焊材料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
交響(2010-現在、未來):為重點支持釬焊專業發展,鄭州機械研究所集全所之力在鄭州高新區建起20000平方米的試驗辦公綜合樓和8000平方米的生產車間。釬焊將以應用研究為基礎、技術開發為橋梁、經濟建設為中心,做大產業、做強科研、做優服務。

發力“中國制造2025”
2013年12月23日,國家重點實驗室通過科技部驗收。未來,鄭州機械研究所將在釬焊材料和釬焊工藝的綠色化、自動化與智能化、產品的高可靠性等方面尋找進一步發展突破。一是材料適配自動化、智能化使用,不僅重視材料的物理性能,還將更加重視材料的力學性能、幾何性能。二是更深入地從材料、工藝、裝備的一體化方面進行研究,更好地提供給客戶一整套的工藝解決方案。我國金剛石工具制品行業現階段因受技術起步晚、行業技術基礎理論不確定等多方面因素制約,企業多在技術產品研發方向遇到不同程度的瓶頸、且都普遍面臨著轉型升級的壓力。鄭州機械研究總工程師龍偉民表示:”將努力為金剛石工具產品與釬焊材料研究架起一座產品與技術研發的全方位服務平臺,以應用研究為基礎、技術開發為橋梁、經濟建設為中心,做大金剛石工具與釬焊產業、做強基礎科研、做優技術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