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原商務部副部長魏建國在做客我的節目《改革問道》時指出,中國的進口要加強,一個負責任的大國應該進口,美國是進口大國,進口促進了美元全球化,中國加...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原商務部副部長魏建國在做客我的節目《改革問道》時指出,中國的進口要加強,一個負責任的大國應該進口,美國是進口大國,進口促進了美元全球化,中國加強進口也能促進人民幣的國際化,向世界說明中國的責任。中國在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時候也應該為世界做出貢獻。從經濟結構角度而言,進口是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閉關鎖國必然不行,清政府就是很好的例子。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中國經濟高速發展,但受到內外部綜合因素影響,中國經濟增速已逐步放緩。有人說這是結構調整所帶來的短期效應。因為中國正在不斷提振內需,擴大消費。
先來看數據,海關總署發布最新數據顯示,1月份我國進出口總值同比下降10.8%。進口和出口增速均遜于預期。1月份我國進出口總值2.09萬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下降10.8%。其中,出口為1.23萬億元,同比下降3.2%。進口為0.86萬億元,同比下降19.7%。貿易順差3669億元,擴大87.5%。
從近期全球經濟環境來看,人民幣升職,國際原油價格下降,大宗商品價格下降,中國進口澳大利亞鐵礦石減少,還有受到國企轉型升級,經濟結構調整等因素影響,進口需求有所減少。海關總署表示,量減價跌是主要因素。
多年來中國出口增速快于進口,這使得外匯儲備增加很快。目前中國的制造能力很強,產業競爭力也比較強,如果不適度的增加進口,或許貿易順差占GDP的比重很容易就超過了4%的國際的標準線。如果增加進口或許能避免很多國家對我們進行反傾銷和反補貼的雙反調查,避免貿易摩擦。
有學者稱,中國實施積極的進口政策,有利于提高國家以及居民利益,有利于促進國際收支平衡。隨著國內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費能力的提升,加強進口也能滿足消費者的消費需求,體現國家就是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需求。專家還建議,中國進口更多的新建技術以及資源、農產品等,有利于經濟的轉型升級。比如研發設計的服務業方面,中國就是短板。
但問題是中國企業缺乏創新能力,一直被外界認為是阻礙經濟更加高速發展的又一瓶頸。在湯森路透公布的全球百大創新企業里,中國大陸無一上榜。隨著經濟增長的放緩,如何擺脫對國外技術依賴,實現中國自主創新,成為我們最為關注的問題。
格林斯潘在接受我的同事專訪時也擔心,中國大部分科技依靠進口,雖然有很高的每小時生產力增長率,但大部分技術都來自國外。他認為,在中國生活水平提高的時候,當中國真實工資提高時,如果這是美國工資水平,中國正在靠近。
這兩者的區別表示,中國將越來越難以尋找生產力。在這里時很容易,你可以犯很多錯誤而仍舊增長,但到這里,增長的空間就會很小。不管如何,中國的生產力增長將會開始變緩,因為這世上沒有任何經濟體能夠獨自產生8%、9%或10%生產力增長。
也正是如此,中國的大街上都是iPhone6、寶馬[微博]車,山寨文化已經深入人心了,甚至已經鋪滿電視熒屏了。地氣的來說,在蘋果公司發布iPhone6之前,中國已經出現了各種iPhone6版本的“山寨機”。
今天的中國,山寨貨屢見不鮮。截止2013年,中國私人汽車擁有量已經過億,已經到了超日趕美的階段。但是,為何街頭的汽車多數都是外資品牌,甚至我們的民族汽車品牌都要靠合資去生存。問題的核心在于我們沒有技術,也就意味著我們的創新能力還很差。
為什么中國企業的創新能力如此之差?目前,中國的企業總量中有近90%是中小企業,它們擁有創新熱情,但基本上不具備創新能力;而大中型企業相對于中小企業而言雖然擁有創新能力,但卻缺乏創新動力,原因是它們憑借制度賦予的合法壟斷地位就可以輕松謀得超額利潤。
由于擁有不可動搖的制度性壟斷保護,以及企業領導者的行政任命,導致這些企業厭惡創新風險,因而這些巨型企業無論是從內部機制到外部環境都缺少創新的動力。而這樣違背資源的最優配置原則,也極大地傷害了其他企業的創新熱情。
無獨有偶,在去年的達沃斯論壇上,我同一位民營科技企業家交談中得知,現在的高新技術企業往往不去考慮如何研發新產品,而是將目光聚集在“火炬計劃”這一類的稱號上,目的在于換取政策優惠,從而減免各種稅收。在權力尋租的灰色地帶,腐化的思維意識已經阻礙了中國企業創新的步伐。
也正是如此,我不得不說的是,在達沃斯甚至是各種會議的場合,我們都會遇到很多中國的學者,而他們的言論永遠停留在不變換的時代。為什么?因為中國人缺乏創新的意識。
何以創新?唯有改革。
在更多人看來,當前的改革似乎已經找到了方向。經濟體制改革的關鍵是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正如李克強總理所說,本屆政府把簡政放權作為“先手棋”。路漫漫其修遠兮,改革如何進行又是難題。
在我看來,十八屆三中全會已經給出了最好的改革框架。可以說,改革已經有了方路線圖和時間表。需要的就是壯士斷腕的勇氣。既然總理說了要從簡政放權開始,就應該逐步完善市場經濟體制,在更多的領域減少政府行政干預色彩。譬如,國有企業的改革,要破除現有壟斷格局,打破權利尋租現狀。扎實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在競爭性領域充分發揮市場之手功能。
既然,中央已經成立了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就要全盤考慮改革,找到突破口。改革也不能為之過急,當前應以漸進式改革思路為主。在觸動利益格局時,需要動刀動槍的真改革。當然,在壯士斷腕的勇氣下,我們暫時還無法檢驗政府改革的成效威力如何。但是,在變革的時代,有為的政府,必定會收獲碩果。
(本文作者介紹:財經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