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我國石墨資源20年內將耗盡?近日有消息稱,濫采亂掘將導致石墨將會成為下一個稀土,我國或將從石墨大國變為石墨貧國,引起了業界不小的震動。那么,石墨資源真的行將枯竭嗎?石墨資源還具有怎...
我國石墨資源20年內將耗盡?近日有消息稱,濫采亂掘將導致石墨將會成為下一個稀土,我國或將從石墨大國變為石墨貧國,引起了業界不小的震動。那么,石墨資源真的行將枯竭嗎?石墨資源還具有怎樣的投資價值?帶著這樣的問題,中華工商時報記者采訪了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以及部分業內人士。技術突破之日,遭遇厄運之時?
黑龍江省的一份分析報告顯示:我國目前約有近千家石墨企業,石墨資源濫采亂掘、采富棄貧、粗放經營、管理水平低的現象比較普遍,開采和加工呈現無序化狀態。如果按照目前的開采方式和速度,最多20年,國內已探明的石墨資源將消耗殆盡,屆時中國將從國外高價進口石墨,由石墨大國變成石墨貧國。與此同時,更多的亂象也發生在銷售領域,由于大多為原料銷售,市場秩序混亂,相互競價成為常態,致使資源低價流失海外。
中國石墨行業協會輪值會長、內蒙古日新集團董事長張彬也對中國石墨產業的現狀表示了擔憂,他說:“中國石墨界如果再走低端路線,恐怕就連做苦勞力的資格都沒有了!”他認為,石墨對于工業發展的重要意義,比稀土有過之而無不及。國家層面應該更多地關注這一產業的轉型升級。
既然業內人士普遍表示了擔憂,那么,石墨會否真的成為下一個稀土?如何保護石墨資源不被過度開采?林伯強這樣回答中華工商時報的提問:“目前這個問題還沒有嚴重到那個地步。由于目前從石墨中分離出石墨烯在技術和工藝上還面臨這樣的技術瓶頸:石墨烯作為附著在石墨上很薄的一層絲狀物,需動用人力進行手工剝離,尚有待技術革新和工藝方面的突破才能實現大規模機械化分離,從而滿足商業開發的需求。而要實現革新和突破還需將近十年的工夫。所以就目前而言,還無法實現大規模商業開發利用。”
“而一旦實現突破,其商業開發勢必大量增加,若不提前加以規劃和保護,掠奪式的濫采亂掘會更加嚴重。因此作為不可再生資源,必須提前保護,以避免遭到像稀土那樣的厄運。”林伯強強調。
另外,要確保石墨行業健康持續發展,還需要國家借鑒稀土資源的管控模式,從全國范圍內調控石墨產能,鼓勵科技研發,統籌規劃石墨產業發展。相關部門應加大對石墨產業扶持、統籌規劃石墨產業,保護性開發石墨資源是當務之急。
記者查閱中國石墨行業協會官方網站,該網站刊載的一篇題為“石墨烯產業大起底:前景很光明,道路很漫長”的文章在一定程度上印證了林伯強的觀點。該文指出,我國石墨礦儲量占世界總儲量的75%,生產量占世界總產量的72%。雖然擁有豐厚的石墨資源,但就國內市場而言,石墨烯真正用在生產當中還有相當一段的距離。
石墨烯在國外的使用技術相對成熟,應用范圍和量化能力方面,中國的生產差距并不明顯,但是在新技術研發方面,中國則相對欠缺。在頂尖技術應用推廣方面,我國難以獲得石墨烯技術轉讓便利。但從需求市場的潛力來看,石墨烯在應用上將逐漸擴大,從目前上市企業的研發能力來看,石墨烯實現量產的趨勢不會改變。而從概念到量產路還很長,從上市公司發布的相關石墨烯的公告中并沒有一家公司成功量產石墨烯。專家表示,石墨烯在國內市場上從研發到應用的時間需要5-10年,要達到成熟的產業規模時間要更長。國內石墨烯行業量產仍處于摸索階段,除了科研院校的實驗使用外,企業也多數是處于小試或者中試階段。
投資亮點頻現
至于石墨及石墨烯未來將具有哪些投資價值?將帶動哪些相關板塊和領域的發展?林伯強認為,這取決于未來石墨烯的剝離技術和工藝能否突破,突破到什么程度,開發成本能否下降,需求能否上升,適用范圍拓寬到什么程度,以決定其價值。至于未來石墨價格的走勢如何?很多方面還是未知。
就石墨烯概念股板塊而言,雖一度受到“國內已探明的石墨資源將消耗殆盡”的消息刺激逆勢大漲,但隨后的卻普遍呈現跌勢。其中,方大炭素6月24日下跌1.34%,25日繼續下跌2.54%。金路集團24日下跌2.13%,25日繼續下跌1.37%。華麗家族24日下跌1.69%,25日繼續下跌1.95%。盡管如此,石墨烯以其近乎完美的性能,廣泛而廉價的原材料來源,以及卓越的綜合性能,有望給全球帶來電子和信息等產業的革命,勢必將帶來未來人類智能生活的巨大革新。因而投資者應關注該板塊在A股市場的表現,并從中發現有價值的投資機會。
盡管按照目前探明的儲量,中國穩居世界前列,但中國在世界石墨產業鏈上處于初級的原料加工階段,大量高附加值的石墨產品依然依賴進口,這讓很多人將石墨看成下一個稀土。但市、縣級政府的發展熱情要遠大于省級管理部門,加上石墨的重要性尚未上升到國家層面,石墨恐怕短期內難以獲得如稀土一樣的價值提升。
國內目前并沒有上市公司的主營業務為生產石墨烯,只有幾家生產碳纖維產品的公司正在進行石墨烯產品的研制,目前都沒有大規模量產的能力。不過由于石墨烯概念的良好前景,部分個股仍值得提前布局。
其中方大炭素今年8月發布定增方案,擬發行不超過約2.3億股A股,募集資金不超過約28.2億元,分別用于3萬噸/年特種石墨制造與加工項目和10萬噸/年油系針狀焦工程。其中,特種石墨項目擬投入募集資金約17.96億元,油系針狀焦工程擬投入約10.2億元。對此,華泰聯合證券指出,10萬噸針狀焦產能公司自身內部需求即可全部消化。優質針狀焦是超高功率石墨電極的主要原材料,目前我國仍主要依賴進口,不僅成本較高而且供應不穩定,而3萬噸/年特種石墨項目將是公司未來業績增長的最大看點。
而金路集團變身石墨烯概念股,是因為今年6月與中國科學院金屬所達成的一項協議,雙方決定在石墨烯研發及產業化方面開展合作。分析人士指出,在所有石墨烯概念股中,金路集團盤子適中,拉升相對較容易。而公司與石墨烯最高科研機構中科院聯手,是炒作最大的亮點。
就價格走勢而言,石墨已經“火”起來了。資料顯示,從2010年末開始至今,國內石墨精粉價格已經翻了近3番。隨著價格的攀升,石墨從鉛筆芯到核反應堆的廣泛應用也逐漸被人們所認識。隨著國家新能源、新材料政策的逐步完善,石墨被市場人士視為即將步稀土后塵,成為國家戰略資源。
一分鐘充電材料前景廣闊
另外,林伯強還建議投資人關注石墨烯作為新能源和新材料在未來的投資價值。研究人員發現,石墨烯可以對光產生不同尋常的反應,在室溫和普通光照射下,就可以發生熱載流子效應,產生電流。而這一發現不僅為石墨烯再添神奇屬性,更有希望使其在太陽能電池、夜視系統、天文望遠鏡及半導體傳感器等應用領域發揮作用。美國最新的石墨烯技術在實驗室已經將充電時間縮短到1分鐘以內,但目前該技術要想成功運用到工業化領域還有相當長時間,起碼也要5到10年時間。
我國的石墨烯行業發展是有自己特點的,與歐美重點研究石墨烯的導電、導熱、制備方法等不同,我國對于石墨烯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復合材料、材料制備等領域,這從對比國內外相關專利技術就可以看出。從行業結構上,國內的相關企業及研究機構,基本在科研及中試階段,尚未形成規模生產的能力,距離真正的產業化還有相當的距離。
對于石墨烯未來發展,林伯強表示,隨著技術研究及產業發展,石墨烯本身所具有的高導電、高強度、高韌度、高比表面等特性,將使其在國內外應用市場,特別是電子、新材料、航天軍工等領域,發揮重要的甚至是革命性的作用,市場應用前景非常廣闊,未來發展空間巨大。而對于目前已經研發的一分鐘充電技術,從長遠來看,“一分鐘充電技術”對于石墨烯行業以及電池生產企業是顛覆性的,對于現有的行業技術和競爭態勢,將會產生難以估量的影響。但是,目前只是一個技術上的突破,距離產業化還有相當的距離。因此,從中短期來看,除了美好的想象空間外,沒有實質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