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行業形勢趨于嚴峻背景下,“降本增效”成為制造業尤其是汽車生產企業當務之急。在17日于北京舉辦的2014年中國金屬切削刀具產業峰會上,多位國內汽車企業人士指...
在行業形勢趨于嚴峻背景下,“降本增效”成為制造業尤其是汽車生產企業當務之急。在17日于北京舉辦的2014年中國金屬切削刀具產業峰會上,多位國內汽車企業人士指出,降本是手段,增效是目的,企業選擇制造工具,在降低成本時要評估是否真的實現增效,切忌為降低成本而盲目追求國產化水平。金屬切削刀具是機械加工制造包括汽車制造中的重要消耗工具,廣泛用于汽車零部件制造、發動機、變速箱制造等方方面面,用量極大。以中國一汽為例,一汽集團規劃部主任侯若明介紹說,一汽去年總收入達到4600多億元,按照行業金屬切削刀具用量占年銷售額1%到4%的比例測算,用在金屬切削刀具上的費用介于40億元到180億元之間。
如此大的用量令制造工具選擇成為企業降本增效重要著力點。侯若明透露,加強對金屬切削刀具使用管控成為一汽降本增效的重要環節,以往一汽的刀具管控由各子公司自行掌握,一汽目前的切削刀具供應商多達幾百家,這其中,有的供應商產品水平良莠不齊,下一步一汽準備在供應商選擇上“有所作為”。
行業形勢令眾多行業“降本增效”在當下有著現實意義。一季度機械工業總體經濟運行情況顯示,機械全行業處于低位波動區間,一些分行業受歷史數據較低、季節和政策因素影響,主要經濟指標有一定程度反彈,但總體上依然面臨成本上升壓力不減,主營活動效益上行艱難。
然而,追求降本增效中,一些制造企業陷入某種誤區,由于相比國外產品,一些國產化工具價格相對較低,成為很多制造企業降成本壓力增大時的新選擇。富耐克超硬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張太和告訴記者,很多企業招標時,“誰價格低誰中標”;他強調,降本是手段,增效才是目的,不能僅僅看產品價格低,還要評估新的選擇能否真的能實現增效。
“我們過去也曾陷入這樣的誤區,過分強調國產化水平。”奇瑞汽車發動機公司副總經理趙寶明說,但結果卻是,傷害了汽車制造企業和客戶的利益。他認為,選擇制造工具供應商,應更多強調性價比,“如果產品好、價格合適,不應分國產還是非國產”“如果為了追求國產化選擇一些產品水平不高的國產供應商,反而會害了國產供應商”。
多位行業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均認同這一觀點。侯若明透露,下一步一汽集團準備對其現有的幾百家刀具供應商分門別類,將根據供應商實力和產品質量水平而不是“是否國產化”來選擇,將有實際能力、正規化管理的供應商固化下來,而對于產品質量、價格達不到要求的,要剔除。
中國金屬切削刀具產業峰會由中國機械工業金屬切削刀具技術協會支持、機電商報發起并主辦,峰會圍繞“降本增效”主題,就眾多領域企業所關注的提高生產效率、降低使用成本等問題進行深入探討,峰會吸引到山特維克可樂滿、肯納金屬、富耐克等知名制造商分享經驗,北京福田、中航工業成飛公司等講述行業發展趨勢;此外,峰會還組織頒發了第二屆中國金屬切削刀具用戶滿意服務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