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2013年9月國家工信部發布了更高門檻的《光伏制造行業規范條件》后,工信部日前在其官方網站公布了第一批符合《光伏制造行業規范條件》的企業名單,全國109家,江蘇34家占比最高。業內人士表示,當前光伏業在政策、市場的雙重刺激下已經開始回暖。但為了預防落后產能"死灰復燃",避免產能過剩的悲劇重演,行業門檻必然提高,今年還將有部分產能被淘汰,兼并重組將是今年光伏業的關鍵詞。
八成企業通過審核
在一個月的公示期內,工信部到部分企業抽查,全國有25家、江蘇有5家企業因相關問題未能通過最終審核。通過審核的企業達到80%。天合光能、英利、阿特斯等光伏巨頭均通過審核拿到了"合格證"。
中國光伏產業聯盟秘書處研究員王世江表示,不符合條件的企業將難以享受金融扶持政策及其他扶持政策。扶持政策針對的是優質企業,而對于技術落后、產能底下的企業應讓其在市場中淘汰。這也是當前推進光伏產業整合、促進行業健康發展的必須。
據相關人士介紹,企業未達標主要有以下四因素:一、未能通過環評驗收;二、產能或者產能利用率不達標;三、不具有省級以上獨立研發機構、技術中心或高新技術企業資質,研發及工藝改進費用不足;四、產品衰減率和水耗、能耗等指標未達要求。
保利協鑫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副總裁呂錦標表示,不符合《條件》的多晶硅企業,大部分是因為2012年停產或者減產,造成當年產量低于年產能的50%。隨著產業集中度提高、優勝劣汰步伐的加快,2014年的產業調整將更為殘酷。
未合格企業或面臨融資難
《條件》對光伏企業的生產規模和工藝技術做出了嚴格規定。如要求企業"每年用在研發及工藝改進的費用,不能低于總銷售額的3%,且不少于1000萬元",如未達到上述標準將難以享受相關政策優惠。僅這一條就將許多企業拒之門外。
據介紹,企業通過規范條件審核將成為獲得銀行信貸支持、政府出口退稅等的重要依據,一些無法達標的企業將享受不到政策支持,加上成本高企等因素,關停的可能性很大。
呂錦標表示,當前企業建電站的主要資金來源是銀行貸款,工信部的合格企業目錄一出,不合格的企業在貸款、稅收方面的難度必然加大,甚至可能貸不出款,屆時將有不少的不合格企業將因此無法生存。這也是行業兼并重組的必然選擇。
據悉,未達標企業須在國家政策指引下,通過兼并重組、技術改造等達標。這意味著,整合仍將是2014年光伏行業的關鍵詞。隨后工信部還將有第二批、第三批審核,但獲得"合格證"的光伏企業將非常有限,這將提高行業集中度,帶來光伏制造、應用成本大幅下降。
光伏洗牌年內加速
工信部旗下研究機構賽迪智庫最新發布報告指出,2014年,隨著行業的整體好轉以及由于組件價格下降,使得光伏發電成本不斷逼近甚至達到平價上網,預計全球組件產量繼續增長,全年產量將由今年的40GW增加至43GW,中國光伏組件有望從今年的26GW增至28GW。
但在申銀萬國行業分析師余文俊看來,今年國家對光伏行業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后,地方政府發展光伏產業的熱情又開始高漲起來,給出的政策相當誘人。如果不加以控制,前一輪產能過剩問題尚未得到解決,新的產能過剩矛盾又可能出現。
當前光伏業在政策、市場的雙重刺激下已經開始回暖。截至1月5日,共有40家光伏和風電行業上市公司發布2013年業績預告,其中業績預增、盈利、扭虧的預喜企業共計28家,占比70%。國內光伏電站建設在拉動行業整體增長的同時,產業鏈下游的發電設備維護成為新能源企業新的利潤增長點。
因此,產能的控制當下更尤為重要,據悉,工信部目前正在研究起草《光伏企業兼并重組實施意見》。與部分省市及國開行等深入溝通,推動有意向的部分光伏企業先期開展兼并重組,可以預見兼并重組將是今年光伏業的頭等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