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產能過剩是一直壓制鋼鐵企業經濟效益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在經濟上升時期鋼鐵行業形成巨大產能,經濟下行時則需求不足。長期以來,我國鋼鐵的產能增速遠高于需求增速。就這樣,鋼鐵行業在“越遏...
產能過剩是一直壓制鋼鐵企業經濟效益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在經濟上升時期鋼鐵行業形成巨大產能,經濟下行時則需求不足。長期以來,我國鋼鐵的產能增速遠高于需求增速。就這樣,鋼鐵行業在“越遏制越過剩”的怪圈中越走越遠。日前工信部和國家發改委日前聯合制定了化解產能過剩總體方案,作為下一階段化解過剩產能工作的指導方針。

除卻外部因素,鋼鐵行業本身也應該為產能過剩背負不可推卸的責任。產能利用情況最為直接的指標是產能利用率,也是國際上考察產能過剩的重要指標。根據美國的經驗,當工業產能利用率超過95%時,代表設備使用率接近全部;當產能利用率在81%~90%時,出現正常的產能過剩;而低于81%時,為較嚴重的產能過剩。從數據來看,粗鋼產能由2004年末的4.2億噸增長到2012年末的9.7億噸,增量相當于2012年世界產鋼排名第2至10位國家粗鋼產量的總和,致使2012年粗鋼產能利用率僅為72%,遠低于合理水平。同時,我國低端鋼材占產能的絕大部分。而多數高端鋼材仍然需求依靠進口。低端鋼材充斥市場,巨大產能難以被市場正常消化,而高端鋼材需求卻又被國外鋼廠占據。產品供大于求的局面短期內難以改變,同時國際市場出口難度也在加大。這是實在是讓人郁悶的現狀。其本質原因就是技術投資不足,導致了我國的高端品種鋼材競爭力不足,產品附加值低。
寫到這里,大家想必對我國鋼鐵行業的產能過剩狀況有了初步的了解。對于鋼鐵產能過剩,只能用“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態度來看待了。那么四個“一批”能否根治鋼鐵產能過剩呢?俗話說“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有效的淘汰產能是一個長期且艱巨的工程。不管是促成鋼鐵產能過剩的地方政府還是鋼企本身,都應該好好端正自己的位置。政府需要做的是建立公平的競爭規則,并持續監管。而鋼企則需要不斷提高產品的附加值,改善產能結構。市場自然優勝劣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