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和國內的民營企業接觸,尤其是同創業者或者一線的銷售人員聊天,我經常聽到的一個詞是“狼性”,它似乎正潛移默化地成為當今中國民營企業文化的一個關鍵詞,甚至是在國...
和國內的民營企業接觸,尤其是同創業者或者一線的銷售人員聊天,我經常聽到的一個詞是“狼性”,它似乎正潛移默化地成為當今中國民營企業文化的一個關鍵詞,甚至是在國內商界得以生存的不二法則。不過,迄今為止還沒有人跟我詳細闡述過“狼性”的具體含義是什么,大多數情況這個詞更像是一個被順手拈來的時髦說法,每個人的心中也許都有著自己的詮釋,或者說話者自己都未必真正明了其所以然。我最早聽到這個詞還是因為當年對華為的關注。數年前我給美國一家電信公司的高管介紹華為時,專門提到了華為的“狼性”文化。當時華為在國內電信市場和一并跨國公司競爭,產品和技術優勢不明顯,所以需要充分發揚“狼性”包含的團隊精神和咬勁,從而可以保證從跨國“獅子”們嘴里奪一塊肉,達到生存下去的目的。
隨著時間的推移,華為早已今非昔比,“狼性”這個詞似乎也被不同的人賦予了更多的含義,或者說不同的人會根據不同的場合選擇性地強調“狼性”的不同屬性。這種做法無疑對中國企業文化的發展走向造成了相當程度的扭曲,而在不加解釋的情況下,這個說法表面上的“動物兇猛”感覺,尤其會對初入職場、涉世未深的年輕人有著更強的誤導作用。
記得“狼性文化”的說法在中國的企業界開始流行時,關于“厚黑學”的書籍依然隨處可見。在這段時期里,我有一個經常來往的朋友就深受這兩個概念的雙重影響,在職場上做事情蔑視規則,殘酷無情,為達到目的不擇手段,而且漸漸形成了在市場競爭中一定要置對手于死地為后快的心理態勢,把所謂“狼性”中深藏著的兇惡本質發揮得淋漓盡致。后來,這種職場上的心態也被他帶到了私人生活中,
不難想象他最后和昔日眾多朋友漸行漸遠的結果。
去年的某個時候,李彥宏在百度內部網中發布一封公開信。在信中,李彥宏鼓勵員工多些“狼性”,要有不屈不撓奮不顧身的進攻意識和群體奮斗精神,同時他還建議如果員工只是想找一份穩定的工作,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地混日子,應該選擇離開百度。我不知道百度內部事后針對這封信有沒有更細化的解釋甚至培訓,但僅憑此單體事件來看,“狼性”的說法給我的感覺只是企業的內部管理和創新乏善可陳的無奈之舉。
盡管很多人并不喜歡“狼性”的說法,畢竟狼最容易讓人想到的特征是殘忍,但“狼性文化”作為一個整體的概念確實具有多維性,比如執著的拼勁和整齊的團隊精神就絕對有其積極意義。 從這個角度說,在中國企業內部如何正確解讀和利用“狼性”的正面屬性,防止其惡的一面在內部管理中占上風,避免造成人與人之間的信任乃至基本的人性缺失,應該是一個必須直面的問題。
我認識的一位創業家最近參加了關于華為的課程,事后在微信上對任正非的管理哲學大為推崇。他總結說,任正非的管理思想基本上可以概括為佛性和狼性的統一,極性和適度的統一,現實性和可持續性的統一;通俗地說,就是要把秀才培養成戰士和英雄,但避免培養成奴才和土匪。這盡管依然是一家之言,但我真心希望在中國的企業語境里類似的解讀能夠替代“狼性文化”這樣的隱喻,從而盡可能地防止此類說法對中國企業文化的誤導。
對于大多數中國的民營企業來說,政府部門惹不起,國有企業斗不過。如果企業和企業、老板和員工、員工和員工之間再隨時充斥著以“狼性”作為注腳的極端性關系,很難想象中國的民營企業整體能有長遠健康的發展,而中國年輕一代把公務員作為職業首選的事實亦無須詬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