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國光伏企業抓住歐美政府對光伏補貼的政策,產能迅速擴張,已經形成了包括高純硅生產、太陽能電池及組件制造、光伏系統安裝及相關配套產業在內的較完整的太陽能光伏產業鏈。從2008年起,我國光伏組件制造量就占據了全球光伏組件的半壁江山,而且保持了快速增長。2011年,在全球光伏市場低迷、歐債危機和美國“雙反”的不利國際環境下,依然占據了近50%的份額,且取得了37%的年增幅。
但是,由于光伏飛快地市場增速和2011年以前的暴利,實際上是建立在政府補貼和制造業從實驗室到產業化過渡初期的暴利所導致的。這種情形使得光伏產業的市場極端依賴政府補貼政策,因此,當金融海嘯、歐債危機這些涉及到政府要動用資金的危機情形出現時,光伏產業所受的影響首當其沖。近期江西賽維、無錫尚德所暴露出來的問題,就是這種影響的典型表現。
2011年,中國光伏產業的低迷實際上是由于上述的宏觀背景,加上以下四個微觀原因綜合造成的:
市場長期高速增長,使得許多中國的投資者和從業者忽視了光伏市場作為一個產業發展初級階段的重要特點,那就是,技術和設備更新快速,而且所有技術更新都是圍繞“低成本、高效率”來展開的。這個特點使得光伏產業的設備更新快,設備的生命周期短,往往一臺設備上市兩三年后,就有新的設備使之面臨淘汰的命運,因此,建立工廠時,設備投資不宜超前過多;但中國光伏企業幾乎全體忽略了這一點。
光伏產業持續多年的暴利使得投資者忽略了自有技術的研發。由于光伏產業是新興產業,因此,還沒有形成一套成熟的產業技術、裝備和工藝,目前各大裝備公司所生產的設備也是根據基礎研究和實驗室試驗結果加上小量的實驗,開發出來后很快即投向市場。這時,用戶自身的研發就顯得尤其重要,如果能夠對設備做些小的改進,就很容易帶來生產效率的大幅提高,和成本的大幅下降。但中國幾乎所有的光伏企業都忽視了這一點。
中國政府上網電價訂的不夠合理導致市場價格降速過快。2011年8月,國家發改委公布了光伏上網電價,2012年1元/度。由于未對全國不同日照條件的地區進行區別電價,因此,導致根據上網電價倒推回來的組件價格比當時的市場價格低很多,這是我國光伏組件價格從13元/瓦降到6元/瓦以下的主要原因。
由于2010年的德國提前透支安裝量造成的增速,和當時的暴利,造成中國的產能增速高達300%。這個過度的產能擴張與上面提到的價格下跌結合在一起,使得我國大部分光伏企業面臨資金鏈的巨大壓力,不得不以低于成本價很多的價格清倉。造成了行業的恐慌,這種恐慌隨著不少光伏上市企業的報表逐漸披露,逐步蔓延到了投資界和金融界,形成了談光伏色變的局面。
雖然中國目前曾經涌現過江蘇中能、無錫尚德、江西賽維、天威英利等一批國際知名企業,甚至還占據過各自環節的世界第一的地位,但是,由于沒有科學發展的預見性,沒有自主技術,一旦行業波動較大,這些巨人倒下的速度,遠遠比他們發展起來的速度快得多。實踐證明,凡是沒有自主技術的企業,越是崇洋媚外、不思創新、一味引進,就倒下得越快,其倒下的速度與企業規模無關。
應當大膽采用我國自主創新技術
目前,我國雖然是光伏制造大國,但并非光伏制造強國。以現在的多晶硅為例,國外對中國的銷售價格降低當15萬元/噸,還有盈利,但中國幾乎所有的企業都只能停產。這就是依賴國外的技術所造成的惡果。但中國這些年的制造經驗,實際上已經為創新作了豐富的積累,實際上,也有不少企業已經開發出了許多“低成本、高效率”的光伏制造技術。例如,上海普羅所開發的PM法多晶硅提純技術,可以在實現99.99995%的純度下,將成本降低到6萬元/噸的程度,僅為國外西門子法多晶硅成本的1/2.5。國內許多廠家正在開展的鑄造單晶技術,已經處于國際領先地位。在目前的危機階段的低谷時期,只要我國光伏企業大膽使用這些創新技術進行自主創新,大膽采用國內自己的成果,就能夠進一步大幅降低光伏發電成本。
這樣的話,即便歐債危機持續發酵,即便美國堅持雙反,中國的光伏產業依然能夠擺脫對歐美市場與技術的依賴,擺脫其貿易壁壘,而獨自領跑世界。這樣還會使得歐美越建立貿易壁壘,對其自身的光伏產業發展危害越大,而中國則能夠發展得更好。
建立我國獨特的光伏制造體系
我國在傳統產業如紡織、服裝、電子等除了在多晶硅、鑄錠、切片、電池片、組件等主要環節進行自主創新外,還應當發揮中國制造大國的優勢,將汽車、電子、服裝、紡織等傳統產業的制造優勢,轉移到光伏產業的制造系統中來。這樣,將能夠建立起全球競爭力最強的光伏制造體系,將成本做到最低。目前,我國光伏制造業中,雖然下游的成本暫時低于國外,但多晶硅的成本還高于國外,而裝備制造方面,許多環節的制造技術還依賴于國外,因此,制造優勢還不明顯。一旦將我國傳統制造業的優勢轉移過來,則將居于不可撼動的龍頭地位。這樣,國外的任何貿易壁壘都會使得其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損失的只有他們自己。
結語
光伏產業目前雖然居于低谷,也有不少光伏巨頭可能會倒下,甚至破產。但是,光伏產業還處于剛剛起步的時期,處于一個新興產業的初級階段。“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大浪淘沙,更新換代,只會使光伏這個產業更加健康,更加成熟。只有那些以自己的知識產權堅持做出好的產品的公司,才會成為常青之樹,長期可持續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