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份外貿形勢繼續惡化。海關總署11日公布數據顯示,2月份當月中國外貿進出口總值為1249.5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24.9%。其中,出口 649億美元,下降25.7%,為連續第四個月下滑;進口600.5億美元,下降24.1%。受外需疲弱影響,2月外貿順差降至48.41億美元,較今年 1月份的391.09億美元大幅收窄,創2006年2月以來單月最低水平。
數據還顯示,今年前兩個月中國外貿進出口總值2667.7億美元,同比下降27.2%。其中出口1553.3億美元,下降21.1%;進口1114.4億美元,下降34.2%。貿易順差438.9億美元,增加59.6%。
有分析人士指出,預計中國還會繼續出臺穩定外貿政策,如繼續上調出口退稅率,為出口企業提供必要的信用擔保和金融支持等。
全年順差或負增長
商務部部長陳德銘10日公開表示:“在可以預見到的幾個月內,外貿形勢依然是十分嚴峻的。”
《財經》首席經濟學家沈明高分析,中國的前三大貿易伙伴美國、歐洲和日本最新公布2008年四季度的GDP增速,均創出幾十年來新低。目前一些先行指標或某些公布月度數據的重要經濟指標都預示著,三大貿易伙伴經濟衰退尚未見底。最近新興市場的衰退已經對中國出口造成了第二波沖擊,“下半年出口能否轉正仍有很大不確定性”。他同時認為,隨著國內固定資產投資的加速,中國的進口需求或先于出口企穩,全年外貿順差可能出現負增長。
面臨兩大難題
隨著部分國家經濟保護政策出臺,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已日趨明顯。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所長張燕生11日表示,目前我國除了面臨外貿萎縮的困境外,還面臨貿易保護的難題。
陳德銘日前表示,商務部目前正研究如何利用政府支持,使企業“走出去”在投資并購方面有所發展,帶動我國外需和出口增長,從而促進國內就業、拉動內需。具體將研究包括金融支持、貸款優惠以及簡化審批手續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