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俄裔物理學家安德烈·海姆及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曾經以在石墨烯材料的研究獲得了2010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近日他們對于石墨烯的研究又取得了一些新的進展:據麻省理工《科技創業》雜志報道,諾沃肖洛夫領銜的研究小組發現,一定條件下的石墨烯材料破了個洞之后居然可以自我修復。
諾沃肖洛夫小組起初是使用電子束在石墨烯上打洞并使用鎳/鈀原子來與空穴周邊的碳原子絡合并使其穩定,從而進一步在電子顯微鏡下研究接下來會發生什么。但當他們在其中又加入一些含有碳原子的物質時奇妙的現象發生了,空穴邊緣的碳原子與鈀/鎳原子解離后與外部碳原子結合修復了這個“破洞”。如果使用含有其他原子的烴類化合物則修復后的石墨烯不能保持正六邊形的組態,但如果加入純的外源碳則修復堪稱完美。
研究人員稱,此次發現的石墨烯自我修復特性最大的突破是尋找到了一種可將石墨烯打造成任意形狀的方法,同時對于未來石墨烯電路的維護也有重大意義。但目前尚不清楚自我修復過程的速度究竟有多快,精準度也有待提升。目前初步研究結果發表在開源研究論文平臺Arxiv.org上,有興趣可以前往查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