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利時代”給中國光伏產業的生存與發展帶來了巨大的壓力,應從多方位出發,提升應對的能力。
從政府角度而言,應出臺合理電價政策,設定準入門檻,制定相關標準
1.出臺合理電價政策。當前出臺的電價政策,屬于過渡政策,存在一些不合理之處。政府相關部門應該在對電站建設、運營成本、企業經營狀況等方面進行了解之后,制定更加合理、長遠的電價政策,使光伏產業的發展有法可依,有規可循。
2.設定準入和退出門檻。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以后,很多國家將光伏產業作為應對危機的生力軍,因此光伏市場行情逆勢上揚。很多其他行業的企業看到了光伏市場美好的前景,紛紛投身其中。這些企業沒有核心技術,對光伏產業也沒有很強的認同感,只是因為行情好才投身其中。一旦行情轉冷,他們有可能隨時退出。這樣的企業不會投入太多的經歷在產品質量和核心技術的研發方面,對整個產業產生了不良的影響。強烈建議政府針對光伏產業的各環節設定合理的準入和退出門檻,避免企業盲目的進入,造成產品質量良莠不齊的局面。
3.制定相關標準。包括多晶硅、硅片、電池片、組件的生產、制造和電站建設等方面的標準制定。標準包括耗電量、轉化效率、使用年限、衰減程度等。標準的制定將會避免企業盲目進軍光伏行業,造成資源浪費。
從行業組織角度而言,應該發揮自身優勢,加強行業自律
行業組織應該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團結企業,促進行業自律,控制產量和生產節奏,避免過剩。具體應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1.行業組織要加強與政府相關部門的溝通,將光伏企業的訴求反映到相關部門,為他們爭取利好的政策。
2.行業組織要加強與企業的溝通,促進企業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從而推動產業鏈整合。大型企業之間不僅要在產品供需方面展開合作,更應該在研發方面加強合作,盡快地提高光伏產品的轉化效率,進而降低成本,早日實現平價上網的目標。
3.行業組織之間也要加強合作,優勢互補,為企業提供更高效、更有質量的服務。
從企業角度而言,應該優化電站建設與運營,制定合理的定價策略
1.優化電站建設,降低運營成本。企業在電站建設前,在選址、選擇技術路線等方面要進行詳細論證,找到最為適合的方案來建設電站;在電站建設過程中,應該在保證質量的同時盡量節省成本;電站建設完成后,要科學地進行維護,保證電站的發電量。
2.定價策略要合理。合理的利潤是保證產業健康穩定發展的前提條件,這樣企業才有足夠的動力和充足的資金去研發先進的技術,從而降低成本。產品質量和核心技術才是決定企業未來發展的關鍵因素。
從國際合作而言,應該在全球范圍內尋求合作。經濟全球化已經到來,我國的政府機構、行業組織和企業應具備全球化的視野,與國際先進機構、龍頭企業在市場、技術等方面展開全方位的合作,這樣才能牢牢把握市場脈搏,掌握先進技術,引領光伏產業更快、更穩發展。
總之,一個產業的發展有起有伏是正常現象,這也是其走向成熟的必經之路。光伏產業大的發展方向是好的,在這個充滿機遇的時代,我們應該把握政策形勢,加強政企間的溝通與交流,共同推動光伏產業的進步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