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城身為全國十大石材之鄉,卻一直面臨產能低、加工粗糙、市場競爭力弱的尷尬;汨羅的花崗巖礦區下游河流、塘壩一度魚蝦絕跡,河水被戲稱為“牛奶”、“營養快線”……6月13日至14日,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望城區、汨羅市大力整治花崗巖(俗稱“麻石”)開采秩序,引導加工升級轉型,尋求產業發展新出路。
望城的丁字灣麻石,探明儲量37億立方米。因開采作業面臟亂差、地質災害隱患突出,目前丁字鎮6個采石場已全部停工停產。當地政府收回開采礦權,一次補償到位,再統一出讓,將多個礦權整合為一個。6月5日,新設的采礦權已在網上招拍掛,起拍價1768萬元。
集中規模開采,有助于礦山安全、地質環境保護水平提升,資源價值也得到真正體現。整合前,6家企業年開采總量僅為30萬立方米;整合后,僅一家企業的設計年開采量就有60萬立方米。除掛牌成交價,企業每年還能上繳120萬元的資源補償費及資源稅。
麻石產業發展,必須提升加工“含金量”。丁字鎮麻石加工多為家庭式作坊,分布散亂,從業人員占全鎮人口的一半。今年來,按照“壓縮一批、整治一批、提升一批”的原則,望城區500多家麻石加工鋸臺整合為300多家。區里出資700多萬元,對道路兩旁的部分鋸臺拆除并進行復綠,同時在金云村規劃了一處200多畝的石材產業加工園,完善供水、排污、道路、電力配套設施,吸納石材加工企業進駐。當地政府還從廣東、福建等地引進多家投資者,帶來先進的工藝流程和技術。
在汨羅市,通過治污、治亂、治險3個階段,目前全市麻石開采企業由19家減少到9家,采礦秩序得以全面規范;加工企業由350多家減至210多家。
該市采取多種舉措,幫助和扶持麻石開采、加工企業轉產轉型,如承接長株潭地區的“退二進三”企業,將資本、人員向繡品、毛筆、油泵油嘴等傳統產業和再生資源產業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