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鐵路工程項目全面進入地方招投標體系,一場鐵路系統內外企業的公開PK或將上演。據報道,中央治理工程建設領域突出問題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鐵道部近日共同印發了《關于鐵路工程項目進入地方公共資源交易市場招投標工作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要求取消鐵道部和18個鐵路局(公司)原有的鐵路工程交易中心,并于6月底前將所有的鐵路工程項目按照屬地或授權原則,進入地方公共資源交易市場招投標。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意見》的出臺將有助于鐵路工程項目招投標向更加公開、公平、透明的方向發展。不過,自2002年開始實施的《鐵路建設工程招標投標實施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并沒有禁止鐵路系統外的企業參與招投標。《意見》能在多大程度上促進招投標的公平透明,除了要看各個地方交易市場的執行力度,更要看業主方是否愿意接受多元化的投標主體。
6月底全面施行地方招投標
“6月底,所有的鐵路工程項目將按照屬地或授權原則,進入地方公共資源交易市場招投標。”新華網20日的一則報道引來了業內一陣熱議。消息一出,記者隨即致電廣鐵集團,相關工作人員表示“已經接到了內部文件,相關工作正在推進當中。”而廣州建設工程交易中心的相關負責人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明確表示,已接到廣鐵建管處的消息,“對方表示由他們負責所有信息的發布工作,相關細節不便透露。”這則未在鐵道部官方網站上掛出的消息,終于得到了證實。
而據新華網報道,《意見》要求18個鐵路局(公司)管理的工程項目按照屬地或授權原則,分兩批進入地方公共資源交易市場招投標。5月底前,北京、上海、太原、濟南、南昌、西安、昆明鐵路局和廣鐵集團公司等8個鐵路局(公司)管理的工程項目完成進場工作。6月底前,哈爾濱、沈陽、呼和浩特、鄭州、武漢、南寧、成都、蘭州、烏魯木齊、青藏鐵路公司等10個鐵路局(公司)管理的工程項目完成進場工作。
業內人士紛紛認為,這是我國鐵路工程招投標管理體制的重大變革。“將招投標下放到各個地方就足以看出整個招投標體系的開放度。”一位熟悉鐵路招投標體系的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
不過,從2002年10月開始施行的《辦法》來看,鐵路系統的招投標是向所有企業開放的。《辦法》第六條規定,必須招標的鐵路建設項目,其招標投標活動不受地區或部門的限制。“雖然規定是要求公開透明,但業主方在招標時,就可通過設置很多準入條件,將很多企業拒之門外。”一位因資質不符而一直未能進入鐵路系統的設備提供商告訴記者。
針對這一問題,《意見》特別強調,要改革鐵路工程招投標管理體制機制,保障鐵路建設市場主體平等、充分競爭,防范領導干部違規插手干預鐵路工程招投標、明招暗定、權錢交易等突出問題。
據了解,早在去年,鐵路工程招投標管理體制的變革就已經啟動。中央工程治理領導小組高度重視這項工作,協助制訂工作方案和具體措施。鐵道部也曾多次召開黨組會議研究此項工作,并于2011年底,將鐵道部管理的大中型建設項目一次性全部進入北京市建設工程發包承包交易中心招標。
招標開放減弱鐵路系統“控制力”
“現在就指望各類主體蜂擁而入是不切實際的,畢竟鐵路建設的很多專業領域的主要玩家還是一些大企業,但是相信其他業務的放開速度會不斷加快,改變是一步一步展開的。”一位業內人士表示,相比此前發布的鐵路“向民資開放14條新規”,招標權的下行看起來似乎更具實際意義。
“現在看來鐵路招標的二級市場也要逐步開放了。”在昨日的采訪中,鐵道部的一位內部人士向南方日報記者坦言,眼看著鐵路招標體系的一步步放開,“最早是鐵道部將很多大型的投資項目放在北京的招標中心招標,但是還有大量的地方路局投資的項目還是由相關路局放在自己的招標中心進行招標,這一次的政策就是在徹底地把這塊俗稱的‘二級市場’也全部市場化了。”
他認為這個文件的實際意義比很多人想象要大得多,“你別看原先鐵道部制定的《招標投標規定》里也明確規定了,不得排斥其他區域、其他領域的企業,但實際上很多的操作方式就是在排斥它們,在保護與鐵道部有關系的企業。”他舉例道,比方說設定投標條件,說明必須承接過多大規模的鐵路項目等等,這自然就將一些“圈外企業”擠出去了。
而現在整個招標環節交到了地方,就意味著整個鐵路系統將失去以往的那種“控制力”,現在“很多規矩都是人家定的,評標專家也都是不同體系的,再想去打招呼,人家也不一定買賬,鐵路系統的操縱力絕對會下降不少。而且中標信息等,都會在更加透明的渠道公開,監管力度也會強很多。”
其實,在此前很多地方投資的城軌就一度不愿進入鐵道部的招標系統,一名參與廣東城軌建設的相關人士就向記者表示,“廣東最早的一批建設項目都是通過地方招標中心招標的,很多在一些專業領域非常有技術能力的公司就順利中標了。”據介紹,廣東華隧建設股份有限公司就成功地承接了莞惠城軌的部分標段工程,“要是按照鐵道部的招標體系,它們肯定是進不來的,現在招標放開了,其實對于地方來說只會更加經濟、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