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興和縣和豐鎮市一帶,近年來冒出了許多石材“玩家”,并將石材帶到了全國29個省市區和德、美、意、韓、日、馬來西亞等建材市場,成為華北地區最大的石材市場。
北京通往拉薩的國道經過豐鎮市區的一段,是當地有名的石材工業園區,當地人稱之為“石材一條街”。豐鎮市國土局執法科科長樊叔忠表示,豐鎮市開發的主要是花崗巖石材,其中名氣最大的要數墨玉,當地人親切地稱其為“豐鎮墨”。這一美稱是在1989年意大利石材博覽會上贏得的。
墨玉又叫輝綠巖,在豐鎮市境內儲量豐富,總儲量約為50萬立方米。20多年前,不少豐鎮人便開始從事墨玉加工。但由于生產布局不合理、科技含量低、品種單一,始終難成氣候。近年來,隨著烏蘭察布市將石材確立為“四大主導產業”之一,豐鎮市充分利用這一資源優勢,結合城鎮化建設和治理,在城區外建立了石材工業園區,通過政府引導和政策支持,將城區內的石材加工企業全部遷入園區。同時,政府及有關部門還主動走出去,引資金、跑項目,使石材加工項目迅速發育壯大。
樊叔忠說:“到目前,全市擁有板材加工廠115家,各種加工、挖掘、裝載機械2140多臺輛,初步具備了年產150萬平方米板材、1000立方米碑石的加工能力,石材產品有板材、墓碑、各種異型加工、影雕、工藝品家具等5大類30多個規格上百個品種。去年總產值達1.2億元,銷售收入7000萬元,實現利稅1500萬元。” 據不完全統計,該市從事石材開采、加工、銷售、運輸的人員達7000多人。
烏蘭察布市石材主導產業的確立,也使興和縣石材開發大顯生機。依托當地豐富的玄武巖資源,興和縣把石材開發加工作為發展縣域經濟的一大產業。當地政府通過出臺優惠政策和工業園區建設,改善投資環境,大力招商引資。位于該縣賽馬素鎮的石材工業園區,集石材綜合加工、經營于一體,各項配套設施齊全。園區建成后,已有5家骨干企業入住園區并投入生產。其中僅從福建引進的建民、福昌兩家石材加工企業,總投資就達1.25億元,新上鋸256臺。
據烏蘭察布市經委測算,僅各地現已達成的石材生產和加工項目,如果全部達產全市石材荒料開采和板材加工分別可達到10萬立方米和300萬平方米。新增工業增加值一億元以上,新增稅收20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