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石材領域,濟南出產的“濟南青”,與內蒙古“豐鎮黑”、河北“阜平黑”等都被視為名貴石材,毛主席紀念堂等知名建筑都用過它。
雖然政府部門明文禁止私挖濫采,但堪稱濟南驕傲的“濟南青”,卻一直難逃被偷采的噩運,隨之而來的,則是粗放加工、低價賤賣和當地環境的破壞。
“有的人囤了幾百萬元的石料”
提及濟南出產的石材“濟南青”,對礦石頗有了解的“老濟南”聶先生挺來勁:那可是當年建毛主席紀念堂時從全國選出的石材,看重的就是它堅硬致密、灰黑透亮的品質。
“濟南青”,原材取自儲量豐富的輝長巖,在濟南探明儲量超過400萬立方米,齊煙九點中的鵲山、藥山、匡山、臥牛山以及燕翅山、茂陵山等均有分布。
為避免私挖濫采,2006年以來,濟南歷城區和華山鎮多次關停當地的非法花崗石礦。2008年歷城區安監局等四個部門更是聯合下文,要求全面停采。
但記者近日采訪發現,仍有不少人偷采“濟南青”礦石。
3月20日,記者從濟南市歷城區還鄉店路由南向北,看見約2公里的道路兩側,有大大小小十幾處堆放和加工“濟南青”的石料廠,每處都堆著不少“濟南青”,最大的石塊如小山一般。
記者以景區建賓館的名義,走進一家沒掛任何牌子的加工廠。老板娘張女士及工作人員介紹,這些石材是前些年禁止開采“濟南青”前,從開礦者手中買來存下的。以1.7厘米厚、適合做臺面的板材來計,目前售價每平米90元左右。
指著院內一塊巨大的“濟南青”,張女士說:“這些都是錢啊!”她介紹,她院內的“濟南青”可加工1-2年,其間還會有新的石料補充進來。“我這算少的,有的人囤了幾百萬元的石料呢!”
記者走訪了華山鎮臥西村、還鄉店村、大馬橋村等地,看到各處都有不少“濟南青”加工廠。
麥田中驚現數十米深大礦坑
張女士說她的“濟南青”是禁采前存下的,但又稱“會有新的石料補充進來”,這些新的石料又是從哪來的?
沿還鄉店路向北,記者在大馬橋村東南頭看到一片規模龐大的“濟南青”儲放場。一塊塊數米見方的“濟南青”擺成巨大的石陣,有的石塊上有密密麻麻的炮眼,有的看著碴口較新,最大的石塊足有平房那么高。
形成如此大的石場,絕非一日之功。這些石料難道都是禁采前存下的?附近傳來“哧哧”的機器聲,記者向南走了五六百米,眼前的一幕令人吃驚。
一片麥地中,一個幾畝地的大礦坑足有幾十米深。坑內至少有4架數十米高的鐵架、4臺挖掘機,一輛重型平板汽車停在坑口的坡道上。
多名工人在坑底忙碌著,坑下傳來機器切割的刺耳聲音。巨大的礦床正被人像割豆腐一樣分塊切割,切割降溫后的污水流得滿坑都是。
張開的坑口,直接“對接”長勢良好的麥田,坑口沒有任何警示標志。礦坑周圍有數名身著迷彩服的男子在看守,記者試圖與其中一名矮壯的中年男子攀談,對方警惕性極高,立即要求記者離開。
大馬橋村一位馬姓村民介紹,這個礦坑由兩個老板負責,里邊壘著墻,互不影響。他們不光白天干,晚上也干得歡,附近的住戶遭了殃,整夜聽到機器聲以及放炮炸石聲。
這位村民說,“濟南青”禁采對這個礦坑影響不大,這里的生意反而較以前更火。
深加工出口比簡單賣貴數百倍
幾乎每個稍微了解“濟南青”的人,都能說出它的好處,如抗壓力強、表面平滑耐用等。它和內蒙古“豐鎮黑”、河北“阜平黑”等一樣,都被視為名貴稀有品種。
開石材加工廠的谷老板向記者介紹,目前我國火箭發射的底座采用的就是“濟南青”。平臺在高溫下不會變形,可以確保火箭發射的精度。
也是因為自身優勢,部分深加工的“濟南青”出口,廣泛應用于精密儀器平臺等領域。“在國內賣30萬元的石材,運到國外能賣300萬元。”谷老板說。
在大馬橋村中外合資濟南華陽花崗石精密量具有限公司,一位女技術人員仔細調試加工機器,身下一塊“濟南青”已變成一種出口儀器的一部分。
華陽公司韓國部部長孟凌峰說:“你看這個手機,顯示屏很平整。要想做得平,就必須有比手機屏更平的面。”
“鑄鐵在高溫下容易變形,精度達不到,其他石材硬度低易磨損,‘濟南青’便成了最好的材料。”孟凌峰說。
目前,韓國、德國、荷蘭等市場對“濟南青”的需求量很大,尤其是韓國,所生產的知名品牌電器,很多都離不開“濟南青”的幫忙。
相比簡單的切割賣石材,制成精密儀器構件的“濟南青”賣價足足可以高出幾百倍。但遺憾的是,目前加工出口的“濟南青”太少了。
記者采訪中注意到,更多的礦石被加工成家居臺面、建筑材料,甚至是簡單低劣的墓碑。作為一種已顯匱乏的礦石資源,其粗放開發、附加值之低令人嘆息。
記者手記 瘋狂開發下 環保讓人憂
在濟南市歷城區華山鎮臥西村、小街子村、還鄉店村、大馬橋村等地,走在路上或者村中,隨處可見被切割成板材的“濟南青”垛成墻,上面沾滿了灰塵。
采礦除了破壞良田,這種礦石資源無序開發的狀況,對當地生態環境已造成嚴重損害。很多“濟南青”廢料被隨意丟棄到路邊、村頭、田間地頭……隨處可見開采加工遺留的碎石。
另外,機器切割及開采放炮造成的噪音令村民不堪其擾。載重車輛通過路面時,機器切割后留下的粉塵騰空而起,很是嗆人。在濟南東北華山下這些原本靜謐的美麗鄉村,現在讓人急于逃離。
而在濟南周邊,“靠山吃山”的并非僅華山鎮的這幾個村。記者在長清區武莊鄉等地看到,管理粗放的石料加工廠也有不少。一段河流因為沖洗石材,河水被污染成“牛奶狀”,其中夾雜大量碎石粉末。部分河道則被拋棄的石料所堵塞。
山東省地質調查院副院長李壯表示,開采礦石破壞自然環境,若想恢復將付出不小的代價。開采行為不能損壞周邊的地貌景觀,若破壞耕地更是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