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特別是城鎮化、工業化的快速推進,拉動了全球鐵礦石的需求,鐵礦石進口量猛增,對外依存度持續攀升,國際鐵礦石價格持續高位運行。與此同時,受利益驅動,世界鐵礦石產能持續擴張,供應能力穩步提升。然而,隨著中國粗鋼消費拐點的到來和全球鐵礦石產能達到相應水平,鐵礦石全球供需格局將發生改變。筆者認為,鐵礦石高價位運行的時代或將終結。
首先,中國粗鋼消費峰值臨近,消費拐點將至。1980年至2010年,中國粗鋼消費量從4330萬噸增至5.96億噸,增長了13倍,年均增速為26.33%。資料表明,近年來中國粗鋼消費量的50%~55%由基礎設施建設和房地產行業耗掉了。迄今為止,中國累計消費粗鋼已經超過68億噸,接近美國目前粗鋼消費的蓄積水平。與此同時,2010年中國人均鋼鐵消費達到444千克,已經高于美、英、法等發達國家相同發展階段人均消費量。2010年,中國人均GDP為7431美元,今年有望超過8000美元,開始接近人均粗鋼消費“S”形變化規律頂點的區間(人均鋼鐵消費峰值出現在人均GDP1萬~1.2萬美元)。應該指出,為應對世界金融危機,2009年國家4萬億投資帶動了超過20萬億投資,極大地拉動了國內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隨著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和產業結構調整政策的實施,中國鋼鐵消費將會在2013年~2015年間提前步入峰值期,并對全球鐵礦石供需格局產生影響。
其次,近年來中國需求拉動了國際鐵礦石產能迅速擴張,鐵礦石供需關系將會出現重大變化。近10年來,世界粗鋼消費增量的近90%被中國消耗了。受鐵礦石價格持續上漲的刺激,國際鐵礦石生產企業不斷擴張產能,供應能力迅速增長。2011年至2015年,澳大利亞、巴西、印度、東南亞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礦業公司都公布了較大規模的擴產計劃。根據聯合金屬網研究報告預測,2012年全球鐵礦石產量將達22.8億噸,到2015年將達27億噸。以世界三大鐵礦石生產巨頭為例:力拓集團近日發表聲明,將鐵礦石年產量從目前的2.22億噸增加到3.33億噸,這一產能擴張計劃將在2015年前完成,增產幅度高達50%。巴西淡水河谷公司計劃到2014年將鐵礦石年產能從2010年的3億噸提高至4.5億噸。必和必拓公司于2010年已經批準19.3億美元的資金用于西澳Pilbara地區的第六期快速增長項目,該公司西澳地區的鐵礦石產能將在2013年達到2.4億噸。隨著國際鐵礦石產能的持續擴張和中國需求拐點的到來,鐵礦石供需關系將會出現逆轉,急劇擴張的部分產能有可能成為冗余。
再其次,國內鐵礦石資源尚未得到充分有效的配置。全國礦產資源利用現狀調查最新資料表明,目前中國鐵礦石保有資源儲量620億噸,而占用率僅為46%,仍有相當可觀的未占用資源具開發利用潛力。如遼寧、河北、四川三省鐵礦石資源儲量共占全國的47%,資源占用率分別為34%、33%、27.3%,還有60%~70%的資源尚未配置,資源優勢未得到充分發揮。因此,綜合考慮國家宏觀調控政策,進口鐵礦石成本高等因素,未占用資源儲量的釋放和供應能力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會緩解中國鐵礦石供需矛盾,降低鐵礦石對外依存度將成為必然結果。
最后,國內廢鋼回收比例將大幅增加,降低中國鐵礦石對外依存度。發達國家經驗表明,粗鋼消費量接近峰值時,廢鋼作為二次資源回收將會規模化。去年我國共產生廢鋼8310萬噸,占消費量的近14%,相較于2009年7620萬噸,增加690萬噸;其中社會廢鋼采購量為5100萬噸,較2009年的4580萬噸增加了520萬噸,比“十一五”期間年平均增長量285萬噸提高了82.46%。隨著 我國粗鋼消費拐點的來臨,社會廢鋼已向高產期邁進,二次資源回收將逐漸進入規模化時期。
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以來,以中國為首的新興經濟體對礦產資源的巨大需求成為世界經濟復蘇的重要因素。近來,受歐債危機繼續發酵、美國經濟持續低迷、新興經濟體國內的通脹壓力不斷加大等一系列因素的影響,無論發達國家,還是新興經濟體,經濟增速都出現回落,全球經濟二次探底風險加大。今年8月以來,大宗礦產品價格大幅下降,礦業形勢發生了巨大變化。而身為全球最大新興經濟體的中國,今年前三季度,GDP增速分別為9.7%、9.5%、9.1%,呈逐季下降的態勢,經濟增速明顯放緩。國際評級公司標準普爾6月2日曾發表報告稱,如果中國經濟增長速度突然放緩,全球主要大宗商品價格可能會下跌50%~75%。考慮到我國需求對鐵礦石價格的推動作用,一旦中國需求減少,鐵礦石價格將會出現大幅回落。
綜上所述,受中國鐵礦石需求拐點臨近、國際產能不斷擴張、全球經濟復蘇陰霾重重等因素影響,國際鐵礦石市場供需格局已悄然改變,資源高價位可能被打破并將逐步進入新的較為合理的價格平臺。鐵礦石供需雙方應有明確、清醒的認識——鐵礦石合理的價格水平是國際鐵礦石市場良性發展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