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新材料是各領域孕育新技術、新產品、新裝備的“搖籃”,被認為是所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基石。近日,從工信部傳出消息,《新材料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可能于今年8月份發布實施。
導讀:
新材料“十二五”規劃8月出臺
建材規劃著眼新材料
中國國際新材料博覽會將舉辦
深圳連續5年每年5億支持新材料產業
新材料部分細分產業一覽
機構觀點:
平安證券:超硬材料全產業鏈出現機會
光伏裝機提速 超硬材料股走高
中投證券:關注新材料在新能源行業的國產化機遇
世紀證券:“掘金”高性能纖維—化工新材料研究系列
國海證券:新興產業崛起,化工新材料前景廣闊
深度分析:
新材料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前景可期
我國新材料產業“十二五”發展思考
新材料“十二五”規劃8月出臺
記者日前從工信部了解到,工信部協同多部委共同編制的《新材料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將在本月(8月)發布實施,“十二五”期間新材料產業的突破重點、支持體系以及發展目標即將得以明確。
重點發展六大新材料
工信部人士表示,新材料產業對于支撐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構建國際競爭新優勢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該人士說,自去年以來,工信部會同發改委、科技部、財政部等部門組織開展了《新材料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編制工作,預計該規劃將在今年8月發布實施。
根據介紹,“十二五”期間,新材料產業將積極發展特種金屬功能材料、高端金屬結構材料、先進高分子材料、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高性能復合材料和前沿新材料共六大類別。
規劃還將明確,“十二五”期間將組織實施一批重大工程和重點項目,促進產學研用一體化,推動材料產業升級換代。
規劃要求,力爭到2015年建立起具備一定自主創新能力、規模較大、產業配套齊全的新材料產業體系,突破一批國家建設急需、引領未來發展的關鍵材料和技術。
支持政策將陸續到位
為實現以上目標,工信部權威人士明確表示,將加快建立新材料產業發展政策支持體系,為新材料產業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東方證券分析師認為,作為新興產業扶持的一部分,新材料產業政策支持體系包括財政、金融、稅收、科技投入、產品推廣等多個方面,從而推動新材料產業高速發展。
據悉,新材料產業的高速發展將主要由龍頭企業帶動。規劃提出,“十二五”期間將培育一批創新能力強、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骨干企業。
規劃還要求,未來五年形成一批布局合理、特色鮮明、產業集聚的新材料產業基地,為新材料產業持續快速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實際上,在工信部近年來確認的“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中,甘肅、湖南、山東等省份的新材料基地已經入選,并有多家上市公司參與其中,有望成長為未來的骨干企業。
光纖預置棒項目處爆發前夜
工信部人士強調,“由于新材料產業量大面廣,新階段工作需要突出發展重點,加快發展科技含量高、產業基礎好、市場潛力大、保障程度低的關鍵新材料,選擇最有可能率先突破和做大做強的領域予以重點推進。”
根據以上選擇標準,光纖預置棒項目有望成為政策推進的重點工程。
光纖預制棒是電纜生產最“源頭”項目。近年來在在三網融合、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快速發展的帶動下,我國對光纖預置棒的需求十分旺盛。但是由于我國企業在目前廣泛使用的單模光纖預制棒生產方面比較薄弱,其生產效率、成本控制和制造工藝等方面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還有較大差距,尚不能滿足市場需求。
當前,我國預置棒的對外依存度高達70%,其中5成以上的進口來自日本。日本地震發生后,因地震引發的供電不足,使日本主流光纖供應商處于停產狀態,已經對我國光纖行業造成了不小的沖擊。(上海證券報)
中國國際新材料博覽會將舉辦
國家工信部和省政府定于9月6日至8日在哈爾濱共同主辦第一屆中國國際新材料產業博覽會。截至7月30日,已報名參展864個單位,申請1066個標準展位。其中,外商企業27戶,中央企業18戶,院校20所,科研院所12所,省市參展企業787戶。
即將進行的新博會呈現出眾多亮點,一是參展大企業多。目前,已報名參展的中央企業有16戶,其中8戶是世界500強企業。二是眾多院士參會。會展期間,至少有16名以上院士(含4名俄羅斯院士)作報告、出席各類主題活動,這在我省舉辦展會的歷史上還是首次。三是博士當解說員。黑龍江省新材料產業基地展區將有5~8名哈爾濱工程大學博士現場解說。四是活動內容豐富。會展期間,將舉辦新材料產業發展院士報告會、新材料科研成果發布會等12項主題活動。五是展商覆蓋面廣。從參展地域看,國內3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以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全覆蓋,都有企業參展。六是科普趣味性強。增加科普體驗館,觀摩人員可以互動體驗,親身感受“新材料改變生活、新材料就在你身邊”。
新材料部分細分產業一覽
電子信息材料:
指在微電子、光電子技術和新型元器件基礎產品領域中所用的材料,是發展電子信息產業的先導和基礎。主要包括單晶硅為代表的半導體微電子材料;多晶硅為代表的光伏材料;激光晶體為代表的光電子材料;光纖通信材料;壓電晶體與薄膜材料等。
這些基礎材料及其產品支撐著通信、計算機、信息家電與網絡技術等現代信息產業的發展。目前,我國已經成為中小尺寸單晶硅最大的生產國,印刷電路板、覆銅板、磁性材料、有機薄膜等材料產量已連續3年位居世界第一,形成了浙江、安徽、山東、廣東等多個電子信息材料聚集發展的產業基地。
生物醫用材料:
是一類具有特殊性能、特種功能,用于人工器官、外科修復、理療康復、診斷、治療疾患,而對人體組織不會產生不良影響的材料。包括各種合成材料和天然高分子材料、金屬和合金材料、陶瓷和碳素材料以及各種復合材料,其制成產品已經被廣泛地應用于科研和臨床。
生物醫用材料是用于對生物體進行診斷、治療、修復或替換其病損組織、器官或增進其功能的新型高技術材料。隨著生物技術的蓬勃發展和重大突破,生物材料已成為各國科學家競相研究和開發的熱點。當代生物材料已處于實現重大突破的邊緣,生物醫用材料和制品產業將發展成為本世紀世界經濟的一個支柱產業。
化工新材料:
主要應用于機電設備及其零配件、化纖紡織、交通運輸設備及其零配件、隔熱材料和家具等領域。從全球看,90%的市場份額掌握在國外大型化工企業手中。隨著國內需求的快速增長,越來越多的外資企業將目光聚焦到中國,化工新材料的轉移不斷加快。
目前國內已初步形成了工程塑料、高性能纖維和氟硅材料等種類的產業化基礎。目前,我國化工新材料已初步形成了一個新興的化工產業門類,具有很好的發展前景。由于化工新材料具有性能優異、產品附加值高等特點,有利于我國傳統產業發展方式的轉變和產業結構調整。同時,在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等方面也能起到積極的作用。因此,新型化工新材料技術的應用將會成為未來我國經濟的新增長點,符合未來發展方向,也受到政策扶持,發展前景良好。
新材料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前景可期
作為21世紀三大關鍵技術之一,新材料是各領域孕育新技術、新產品、新裝備的“搖籃”。這個最具發展潛力并對未來發展有著顯著影響的高新技術產業,不僅被國家列為戰略性新興產業,而且被認為是所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基石。近日,從工信部傳出消息,《新材料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可能于今年8月份發布實施。
基礎性產業市場前景廣闊
從我們穿的衣服、用的餐具、乘坐的交通工具、棲居的住宅到工作的場所,可能都正使用著新型材料;從大飛機、高速鐵路、新能源汽車等重點工程,到三網融合、物聯網、節能環保等重要產業,都需要一系列新材料技術的突破和應用。
“無論是工業還是農業都需要材料,新材料是一種基礎性和支柱性的產業,材料的突破將有可能引發新的產業革命。”中國材料研究學會咨詢部主任唐見茂表示,新材料是眾多產業振興與發展的前提,任何產業的生產過程都需要材料作為支撐。隨著科技的進步和新興產業的快速發展,對新材料的種類和數量的需求也大大增加,新材料市場前景十分看好。
以碳素材料為例,進入新世紀以來,碳素材料已成為全世界大規模開發應用的首選高性能材料。傳統的碳素材料是人造金剛石和耐高溫石墨材料,而新世紀最引人注目的碳素新材料是碳纖維復合材料和石墨烯材料。碳纖維具有高強度、高模量、低比重、耐高溫、抗疲勞、導電質輕、易加工等多種優異性能,正逐步取代傳統材料,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和軍事領域,并開始深入到國計民生的各個方面。
“碳纖維復合材料屬于高端應用,代表一個國家的整體科技水平和工業化水平,最重要的應用是在航空航天等高端領域,至少有20至30年的發展空間。”唐見茂表示,如果將碳纖維復合材料用于飛機制造,將會比現在的鋁合金減重20%至40%,在節能方面體現出很大效益。目前,波音787飛機有50%應用了碳纖維復合材料,空客一款飛機62%的材料也將應用碳纖維復合材料。
新材料產業的下游涉及廣泛,汽車、航空設備、通信設備、家電、IT以及房地產、交通運輸、城市建設等諸多領域都在其中,而這些領域目前正處在高速發展時期,對新材料的需求同樣巨大。“目前我國新材料產業正處于強勁發展階段,新材料產業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30%,預計年增長速度保持在20%以上,發展空間廣闊。”中國產業集群研究院院長保育鈞此前曾表示,我國新材料產業在“十二五”期間將迎來高速發展期。
體系初成但核心技術待突破
由于新材料關系其他眾多相關產業的發展,全球都高度重視新材料的發展,各國選擇了不同發展戰略和優先發展領域。近十年來,世界材料產業的產值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長。當前,微電子、光電子、新能源、化工新材料成為研究最活躍、發展最快、應用前景最為投資者所看好的新材料領域。
我國近年來也加大對新材料發展的關注。從政策扶持方面,政府在科研經費投入、產業規劃制定、產業政策及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給予了大力支持,初步形成了比較完整的新材料產業體系。目前,我國在電子信息材料、先進金屬材料、電池材料、磁性材料、新型高分子材料、高性能陶瓷材料和復合材料等方面形成了一批高技術新材料核心產業。
與此同時,有關數據顯示,我國多數出口產品為資源型或者初級產品,單位國民生產總值所消耗的礦物原料比發達國家高2倍至4倍,二次資源利用率只相當于世界發達國家水平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在我國的進出口貿易中,新材料產品的進口額遠遠大于出口額,并且差距呈擴大趨勢。
“ 我國是材料大國,但還不是材料強國。新材料產業還未從根本上實現由資源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勞動密集型向高效經濟型的轉變。”唐見茂說。中國建材研究院新材料研究室主任蔣荃表示,在新材料領域,我國尚未滿足國內新材料領域的市場需求,一些高品質、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新產品還主要依賴進口。
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是關鍵
“十二五”期間,我國經濟發展將處在工業化中期向工業化后期轉變的過渡時期。根據國際經驗,隨著我國工業化的階段性變化,原材料工業的內部結構特征也將相應發生變化,主要是傳統產業比重下降,而高端和新型產業將得到較快發展。這期間將成為我國原材料工業調整轉變的關鍵時期,既要滿足國民經濟發展的需求,也要為應對未來需求升級和產能過剩進行戰略性調整。鑒于新材料在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改造和提升傳統產業、增強綜合國力和國防實力方面擔負的重要作用,未來五年對我國新材料產業的布局和發展趨勢有重要影響,并將深入影響到其他傳統產業發展。
據保育鈞分析,從產業發展趨勢來看,新材料產業鏈條不斷延伸,細分領域不斷涌現,產業上下游進一步融合,新材料與基礎材料產業結合日益緊密,其發展趨勢將是結構功能復合化、功能材料智能化、材料器件集成化、制備技術綠色化,最終達到新一代材料具有的多功能、少污染、低消耗、低成本和長壽命的要求。
“應該加大資源優化重組的力度,通過科技進步實現產業結構的戰略升級,通過兼并、重組,淘汰那些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過剩落后產能,重點支持具有高性能、高附加值的高技術項目,扶持培養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上下游產業鏈集約化程度高、市場應變能力強的龍頭企業。”唐見茂認為,政府層面在加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建設中要發揮主導作用,要完善新材料產業發展環境,鼓勵發展集產學研于一體的產業模式,同時積極開展國際合作,吸收國外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
對此,工信部有關負責人表示,《新材料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今年年初已經完成了初稿。今后,要加強規劃和政策引導,加快制定新材料產業發展規劃,建立新材料產業發展政策支持體系,為新材料產業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同時,強化創新驅動,努力突破制約新材料發展的核心技術和關鍵裝備,著力提高新材料自主創新能力。要突出發展重點,加快發展科技含量高、產業基礎好、市場潛力大、的關鍵新材料。
該負責人表示,根據規劃,新材料產業將重點發展特種金屬功能材料、高端金屬結構材料、先進高分子材料、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高性能復合材料和前沿新材料。同時,組織實施一批重大工程和重點項目,促進產學研用一體化,推動材料升級換代。力爭到2015年,建立起具備一定自主創新能力、規模較大、產業配套齊全的新材料產業體系,突破一批國家建設急需、引領未來發展的關鍵材料和技術;培育一批創新能力強、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骨干企業;形成一批布局合理、特色鮮明、產業集聚的新材料產業基地,為新材料產業持續快速發展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