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將于14日公布5月份主要經濟數據。市場普遍預期,5月份消費者價格指數(CPI)有可能創新高,加息預期強烈。
盡管此前公布的5月份PMI數據顯示,各分項指標均有所回落,預示通脹預期有所緩解,但受食品價格和翹尾因素影響,機構普遍預測5月份CPI增幅可能從4月份的5.3%升至5.5%左右。
在CPI構成中,食品價格占比最大。國家統計局5月份50城市主要食品價格數據顯示,5月食品價格全面上漲,且漲幅和范圍擴大。6月4日最新數據顯示,5月下旬主要食品價格上漲范圍較此前擴大,其中,肉類特別是豬肉價格持續上漲,而此前一度回落的蔬菜價格也大幅反彈,大白菜、油菜等葉菜漲幅近20%。
“5月中旬以來食品價格反季節上漲,豬肉價格繼續反季節上漲,而干旱則加劇水產品因休漁導致的季節性漲價,加上非食品價格可能維持近期超歷史平均的漲幅,因此,5月CPI同比可能創本輪通脹新高,同比漲幅將達到5.3%至5.5%。”中金公司的研報如是預測。
興業銀行資深經濟學家魯政委也認為,雖然PPI連續第二個月回落,但5月CPI則可能在翹尾因素和食品價格的共同推動下,再度突破前期高點,達到5.5%左右。
由于5、6月份通脹壓力較大,機構普遍表示,貨幣政策將繼續維持緊縮態勢,6月加息預期強烈。
中金公司稱,預計6月份會有一次加息,同時央行會繼續使用包括存款準備金率在內的數量型工具控制貨幣和信貸增速。而近期通脹走勢超預期將給下半年控通脹帶來壓力,政策偏緊態勢將維持到三季度,三季度有可能再加息一次。
北京領先國際首席經濟學家董先安則對記者表示,央行本周就有可能加息,下周數據公布后甚至可能上調準備金率。
中國銀監會主席劉明康日前在接受中央黨校主辦的《學習時報》采訪時表示,目前量化寬松政策在國際上的負溢出效應十分明顯。如果資產泡沫和通脹壓力繼續加大,為應對滯脹局面,全球各國可能被迫進入加息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