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外依存度較高,
啟動國內市場成焦點
隨著意大利新的太陽能光伏補貼政策的調整,歐洲國家不斷下調光伏補貼已成為大勢所趨。在這樣的國際背景下如何啟動國內市場開始成為產業界關注的焦點。
據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信息司副巡視員王勃華在2011亞洲太陽能光伏工業論壇上公布的數據顯示,2010年全球多晶硅產量16萬噸,中國大陸多晶硅產量達4.5萬噸,約占全球28%;我國硅片產量達到11GW,約占全球硅片產量的58%;電池片產量也占到全球電池片總產量的50%左右。
2011年,全球主要光伏電池企業持續擴產,預計中國光伏企業產能將超過30GW,全球電池產能超過40GW,多家企業擴產率將超過或者接近50%。去年無錫尚德、蘇州阿特斯、浙江萬向等企業就已紛紛在海外建立工廠,開始跨國經營。專家推測,按照目前的發展速度,未來三十年到五十年,全球光伏行業將會出現供大于求的現象,甚至將超出市場容量的2/3。
根據2007年—2010年中國大陸太陽能電池的進出口情況看,我國光伏產品對外依存度較高的局面仍未改變,95%左右的產品還是依靠出口。產業規模快速擴張的同時,區域集群化發展態勢逐步顯現,市場過熱催生了一批跟風項目。
把光伏應用發展成為老百姓的消費行為
全國政協委員、新能源商會執行會長張征宇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采訪時表示,因為國內光伏發電的電價不可能單純依靠國家補貼收回成本,新能源商會正在致力于推廣光伏直流住宅,在太陽能應用方面走出一條與西方不同的道路,把光伏應用發展成為老百姓的消費行為,通過家庭和社會的光伏消費開發國內光伏市場,減少用電時通過逆變器和變壓器將直流電轉化成交流電升壓并網的損耗問題和設備成本。
“直流電比交流電用起來便宜,包括電視、洗衣機、變頻冰箱、變頻空調、電腦、LED照明等大部分電器都可以使用直流電。新能源商會的調研結果顯示,一般100平方米的房間,配齊直流電器只需要5萬元。”張征宇表示。
“國內光伏市場的啟動,初期還是需要國家出臺多種切實可行的政策辦法,像金太陽示范工程和太陽能屋頂項目等,通過多種政策補貼的組合帶動應用項目發展。鼓勵老百姓使用家庭應用互用系統,發展直流住宅或者建設離網電站,實現自發自用,在不斷的研發和試點過程中降低成本,市場前景是很廣闊的。”阿特斯陽光電力科技有限公司分析人士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采訪時表示。
“按照今天的發展速度,再過不超過5年時間,通過組件的成本下降和效率的提升,基本上能夠實現光伏發電價格在0.5—1元/度,和商業電價基本持平,而且使用周期長,這是一個非常有吸引力的市場,值得我們傾全國之力,作為國家戰略來推進產業鏈快速發展。”全國政協常委、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采訪時表示。
“如果在未來三五年內,國內尾端市場能夠及時啟動的話,形成一個更加完整的產業鏈條,光伏產業發展將會更加健康。”劉漢元表示。國內光伏行業的發展和市場的開拓,不僅需要國家補貼政策和項目扶持,最重要還是應該解決科學發展的問題。
他說,作為我國光伏行業發展瓶頸的“并網難”問題,不僅要靠國家政策的要求和鼓勵,還要通過實際的利益補償和驅動,引導電力企業積極主動地解決光伏并網問題。通過國家項目建設進一步落地實施,可操作性不斷提升,應用市場進一步擴大和配套設施的完善,光伏產業鏈上的每個環節的銜接會更加流暢,實現資源的合理、充分利用和行業的健康永續發展。
比如,開發西部或者農村的光伏應用市場,可以和沼氣發電相結合或者通過風光互補實現資源的合理利用組合,解決單方面應用的條件限制;國家通過科技部門的項目資金適度向技術研發和人才培養方面傾斜,加大投入,鼓勵行業和企業技術創新降低成本,隨著技術進步,電池轉換效率不斷提高,為行業發展提供核心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