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床是現代制造業的起點,先進制造技術的載體和裝備工業的基本生產手段。機床落后曾是我國制造業發展的瓶頸。隨著我國產業升級、結構調整的不斷深入,航空航天、汽車、造船、電子、兵器等高端制造業對機床的需求,尤其是高端數控機床的需求將不斷提升。 “十一五”期間,我國機床生產有了長足的發展,我國也成為世界第一機床生產大國,數控化率不斷提升,到2009年底已經達到53.2%。盡管如此,我們還是與發達國家80%~90%的數控化率有很大的差距。
而根據《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中對“高檔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裝備”科技重大專項的發展要求,到2020年,航空航天、船舶、汽車、發電設備制造所需要的高檔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裝備中,約80%應立足國內。
今年是“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實現這一科技重大專項的重要階段,對機床工具行業來說,面臨著諸多挑戰,也充滿了機遇。眾多企業紛紛開疆拓土,爭相在未來的市場格局中搶占先機。盡管中國國際金屬加工技術設備展覽會(IMPE2011,簡稱“振威金屬加工展”)在今年八月份舉行,但不甘人后的競爭狀態已經顯示出來。
據悉,國內外業界眾多知名企業,包括大連機床、哈挺、百超精密、寶雞機床、斗山機床、桂林機床、北京機電院、青海一機、長沙機床、天津鍛壓、天津一機、羅升、福祿、哈斯、現代起亞、日本山善、喬福、協鴻、東臺、鉅業精機、牧野精機、阿奇夏米爾、德馬吉、馬扎克、大偎、三菱、肯納、海德漢等,屆時都將齊聚天津濱海新區。
從展會主辦方處了解到,本屆展會參展商總數將達到800家,同比增長21%;標準展位1800個,展出面積50000平方米。展會招展工作還不到一個月,優質地段便被往年的展商訂完。參展企業的國際化比率更是達到40%,歐盟商會、美國機械制造技術協會、意大利對外貿易委員會、西班牙機床工業協會等國際組織都表示將大力支持展會的招商招展工作。
參展商對往屆展會評價頗高。大連機床是國內機床業八強之一,其副總經理宋恒滿認為:“濱海新區是北方最有活力的地區,是我們不能放棄的,大連機床將攜帶更多代表世界先進水平的高精尖設備在IMPE上展示。”
寶雞忠誠機床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慶順在去年的展會上表示:“我們研發成功的FV-6高速加工中心,主軸轉速達到每分鐘300 萬次,已經完全可以取代同類的進口產品,在國內處于領先水平。”這也間接反映出,國內數控技術正在迅速發展。
在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常務理事屈賢明看來,“跟十年前相比,中國的數控機床水平提高了很多。國內市場占有率明顯提高,沈陽機床(000410,股吧)、大連機床等一批大企業成功崛起。”除此之外,還有不少其他方面的實例,比如產品方面,五軸機床是近年來國產重型機床的標志性成就;3.6萬噸垂直擠壓機成功實現國產,帶動了國內大口徑厚壁管的批量生產,直接迫使日本同類產品大幅調低售價。
不過相對于世界先進的數控系統,國內在高速、高精、五軸加工和智能化功能方面仍有明顯差距。如去年八月振威金屬加工展展出的國產高端數控機床,大多都采用國外進口的數控系統。因此在連接國內企業與世界先進產品和技術方面,振威金屬加工展下了不少功夫。哈挺大區經理何政理認為這是很有益的:“作為一家擁有120年歷史的美國老牌機床企業,我們研發的先進數控技術產品在中國有著廣闊的市場,通過IMPE,我們與環渤海經濟圈的企業建立了廣泛的聯系。”
今年八月舉辦的振威金屬加工展,還將展示更多代表未來發展方向的機床技術亮點。國內自主研發的柔性生產線以及通過技術創新、加工工藝創新、結構用材創新等實現的綠色制造低碳技術和產品,將成為展會最大的特色與看點。
專業觀眾也對展會抱有很大期望。奧的斯電梯(中國)有限公司設備采購部白似冰說:“奧的斯在濱海新區有生產基地和很大的市場,在展會上我們見到了很多機床設備的龍頭企業,使我們在采購產品和設備上獲得了很大的便利。”
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工程師丁仁興表示很愿意參觀展會:“運載火箭項目在濱海投資幾十億,我們對制造業的發展寄予厚望。目前一些重要的高端數控設備國內仍未掌握生產技術,這使我們在航空航天、集成電路生產等一些最重要的制造業領域受到約束,展會能讓我們了解國內外最新的數控技術發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