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我國機床產業發展將出現重大的趨勢性變化,國內消費需求的不斷增長,為機床制造業展開了一個廣闊市場,提供發展機遇的同時也提出了挑戰。目前,我國機床產業技術水平多為中低檔,“十二五”規劃要求機床產業必須要高端發展,以科技創新為手段,向現代化和高端化方向前進。因此,“走低碳環保之路”成為機床產業發展規劃重點;兼并優化重組成為機床企業提高核心競爭力的手段。
機床產業是我國的重要支柱產業,機床的發展直接關系到其他產業的發展,“十二五”機床產業深受關注,但每個行業都有不如意的一面,機床產業要想大跨步,也有許多問題待解。先進的數控機床,配不到先進的國產刀具,不得不配“洋刀”。中國刀具工業幾十年如一日的產品結構,在新的發展時期終于暴露出嚴重缺陷,拖了制造業現代化的后腿。
配件科技技術含量低
現階段,硬質合金刀具在發達國家已占刀具類型的主導地位,比重高達70%。而高速鋼刀具卻正以每年1%~2%的速度縮減,所占比例目前已降至30%以下。同時,硬質合金切削刀具在我國也已經成為加工企業所需的主力刀具,被廣泛地應用在汽車及零部件生產、模具制造、航空航天等重工業領域,但我國刀具企業卻盲目地、大量地生產高速鋼刀以及一些低檔標準刀具,完全沒有考慮到市場飽和度和企業所需,最終把具有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中高端刀具市場“拱手相讓”給國外企業。有資料顯示,我國刀具目前的年銷售額大約為145億元,其中硬質合金刀具所占的比重不足25%,但國內制造業所需的硬質合金刀具已經占據刀具的50%以上,這種盲目生產已經嚴重滿足不了國內制造業對硬質合金刀具日益增長的需求,從而形成了中高端市場的真空狀態,最終被國外企業所占據。
產品附加價值低
我國生產的1.65萬噸硬質合金中,有4500噸用于切削刀具生產上,數量上和日本相當。但制成刀具后的價值僅8億美元,遠不及日本的25億美元,這充分說明國內硬質合金高效刀具的整體生產水平與國外仍有相當大的差距。所以,在國內企業不能滿足市場需求的前提下,制造業的需求就不得不依靠大量進口來解決。有資料顯示,主要外商在中國中高端刀具市場上的銷售年增長率達30%,已超過國產刀具的年均增長水平。
服務與國際不接軌
跨國企業,如德國雄克、日本黛杰、丹麥尤尼莫克等刀具生產企業,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生產經驗,這也就決定了其服務形式不再是“一錘子買賣”,而是超越了只提供給客戶刀具的初級銷售階段,根據客戶在生產過程中碰到的刀具方面的問題,及時地提出解決方案,這種把銷售融入到企業生產過程中的高級形式已成為國外企業慣用的銷售方式,這也是為什么知名刀具企業所生產的產品貴而有市,部分中國企業雖“量大面廣”卻不能贏得客戶的青睞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