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史載,早在四千年前,炎帝朱襄氏部族即在柘城大地上定居,樹五谷、化群生,開啟了中原農業文明的歷史先河。而今,再次踏上這片故土,尋訪各類人才為這座城市的貢獻。在縣級城市為引進高層次人才頭痛之時,柘城縣憑借“靈活方式引人才、不拘一格用人才”,不僅選準“千里馬”,而且用好“土秀才”,從而幫助一大批中小型企業實現了跨越發展。
“瓦工”是公司的“千里馬”
“瓦崇龍是我公司高薪聘請的總工程師,主導技術及新產品研發,像這樣的高素質人才,就是我公司的寶貝,比千里馬還珍貴!”農民企業家、新源超硬材料公司董事長邵大勇對公司的技術員瓦崇龍評價極高。新源超硬材料公司主要產品有金屬、樹脂、陶瓷結合劑、金剛石砂輪、金剛石微粉等。產品廣泛應用于寶石、電子、硬質合金、精密機械加工等多個行業領域。據該公司負責人介紹,柘城的金剛石微粉總量占全國近50%。由于產品的高科技含量,所以該公司對人才極為重視。瓦崇龍畢業于西安交大材料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學歷。“老板雖是農民企業家,卻能站在科技的前沿,不斷推出新產品,我的能力和付出,與我的收入成正比,薪酬遠遠超過商丘平均水平。”至于年薪多少,他看了看老板,沒有向記者透露。
截至目前,像新源超硬材料公司這樣的注冊資金3000萬元以上項目,該縣工業園區內有16個,工業園區已引進培養創業型人才40多名、管理型人才15名、技術型人才40名。
“土專家”科普知識送田間
“普通果樹,通過我的剪枝,我能做到讓它哪個枝結果它哪個枝結果,讓它結幾個它結幾個!”說這話時,彭玉梅堅定的表情讓人不容質疑。
今年34歲的彭玉梅,在柘城小有名氣。她作為農業技術員利用自己的專業技術優勢,一直從事農業技術研究推廣,對業務精心研究,對技術精益求精,在農作物栽培、病蟲害防治等農業生產領域具有很高的技術水平,2006年被中國科協、中央財政部評為“全國科普惠農興村帶頭人”。
作為一名科技工作者,彭玉梅的名字被廣大農民深深地記在了心中。她經常參加“四下鄉”活動,在活動期間,她深入各鄉鎮的集會市場、田間地頭,向廣大農民細致地講解農作物種植過程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在彭玉梅辦公室一張放在地上的展板上,記者看到了這樣一組數字:幾年來所帶專業技術人員470余人,開辦培訓班80余期,受訓人員達6萬余人,技術指導40余項,發放光盤2000余盤,發放的科技資料多達5萬余份,科技書籍2000多本,制作了80 多塊科技展板。
為了使更多的農村黨員找到發揮作用的平臺,她注冊成立了“柘城縣辣椒協會”,經過幾年的拼搏,現在建有分會12個,現有理事100人(其中黨員37人)、會員2400人(其中黨員1034人)、銷售經紀人100人(其中黨員18 人);建立科技示范村10個、科技示范戶1000戶、2000畝的科技示范田2個。通過科普手段,帶動柘城縣45萬畝辣椒成為“全國辣椒種源基地”,從而推動了辣椒產業的快速發展。
據柘城縣人才辦主任王國棟介紹,為廣招各類人才進園區,該縣激情演繹“六招”:一是突出以商招攬人才,二是堅持親情招攬人才,三是實施“南下北上”招攬人才,四是注重企業自主招攬人才,五是強化離崗招攬人才,六是搞好節會招攬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