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金融危機陰霾籠罩下的2009年,陽東縣眾多五金刀剪企業迎難而上,利用科技創新這一武器突圍而出,“企穩回暖”成為了新年盤點的總結詞。
挑出慣常思維發展循環經濟
陽東同利五金制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產餐具、多用鉗等小樣五金制品為主的公司,雖然在業界小有名氣,但生產工藝較為落后,產品技術含金量較低。受到金融風暴的影響,同利曾一度步履維艱。
經過認真思考,該公司總經理曾紀卓作出一個大膽決定,跳出慣常思維,瞄準了陌生卻資源豐厚的領域———利用不銹鋼粉末廢料回收發展循環經濟。五金廢料以廢品出售的價格很低,如果加以利用改造,就能提高產品附加值,大大提高產生效益。
然而,有了想法,卻沒有項目,沒有技術支持。這時,縣科技局伸出援手,幫助他們找到湖南大學開展產學研合作。曾紀卓說,科技創新為公司找到了一個新的利潤增長點。
思維的轉變,讓同利在金融危機中實現逆流發展。該公司研發的新產品汽車配件受到市場歡迎,不少客商慕名上門訂貨。嘗到科技創新的甜頭后,該公司引進了“企業ERP管理系統平臺”,隨時掌握生產進度、成本消耗以及銷售動態,壓縮繁瑣的管理環節,促進傳統粗放型管理向科學信息化管理轉型。曾紀卓說,有了這個管理平臺,去年公司的管理成本節約達40%。
加大研發投入生產拳頭產品
“依靠科技增加產品含金量,才能提升市場競爭力。”陽東金恒實業有限公司的決策者對此有著深刻的體會。
日前,記者來到該公司采訪時,李永基自豪地介紹:“我們的園藝工具生產工藝在業內遙遙領先,高質量的產品贏得了不少回頭客。”
據介紹,熱處理技術是園藝工具整個生產線中最為關鍵的一環,目前金恒在該領域擁有主導權,特別是其得意之作———園藝鋸片的成功研發,使該產品可以與歐美園藝工具產品相媲美。
然而,研發這項獨門技術不是一蹴而就的。李永基回憶,以前公司生產的園藝工具常因熱處理技術不過關而遭到客戶退貨,很難打進歐美市場。公司決定加大研發投入,依靠科技攻克技術難關。在縣科技部門幫助下,公司找到華南理工大學等開展合作研究,先后投入近2000萬元。
如今,園藝鋸片成為了該公司的拳頭產品,源源不斷暢銷海內外市場。去年,該公司園藝工具訂單產值達到6000萬元。
組建研發中心降低生產成本
去年,嘗到科技創新甜頭的企業遠不止同利、金恒兩家。陽東金輝刀剪制品公司通過組建刀剪工藝與控制開發中心,實現刀剪生產工藝的簡化,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該公司負責人舉了個例子,按照擁有1000人員工的企業計算,減少一道工序的勞動力平均約80人,每人按每月1500元計算,每年就可節約140多萬工資。減少一道工序的原始設備,最少也能節約60萬元。
“搭建研發中心平臺,不僅能給公司帶來直接的經濟效益,還能促進節能減排,實現良好的社會效益。”該公司行政人事部主任黃遠潤說。
陽東縣委書記莫定偉介紹,早在金融危機來襲之前,縣委縣政府就審時度勢,及早謀劃,出臺系列幫扶措施,推動企業依靠科技創新轉型升級,化“危”為“機”。一些有遠見的五金刀剪制品企業巧借科技力量,實施高新技術產品開發戰略,使企業走上了良性發展循環道路。部分企業研發的新技術達到了國內外先進水平,對于促進陽東五金刀剪制品行業的健康發展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
來自陽東科技局的數據顯示,去年陽東32家高新技術企業總產值達32.8億元,同比增長15.1%;企業研發經費支出達6168萬元,同比增長16.5%;促成產學研項目12項,產生經濟效益1.3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