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據彭博社、金融時報等國際媒體的報道,英美資源集團(Anglo American)或將于幾周內正式啟動對鉆石板塊 —— 即旗下戴比爾斯集團(De Beers)的剝離工作。
如之前多篇分析文章所述,剝離鉆石板塊的行為,可以被認為是英美資源集團為了對抗必和必拓集團(BHP)高達390億英鎊的“競爭性收購”做出的反應。因此,這是一次正常的商業決策,我們無需過度解讀。
英美資源集團已經早早地剝離了旗下的鎳業務板塊,前不久還分拆了其價值110億美元的鉑金業務 Valterra(注:該業務本周在倫敦二次上市)。其位于澳大利亞的煤礦已經出售給皮博迪(Peabody),不過今年三月有一處礦井發生意外爆炸,令雙方陷入了一定的僵局。
此次母公司針對鉆石板塊采用雙軌并行的方案,在推動出售流程的同時進行IPO籌備。假如最終未能獲得理想的報價,英美資源集團會考慮將戴比爾斯集團單獨上市。
針對這個出售計劃,資本界表現出了相對平靜且復雜的態度:
一方面,戴比爾斯是天然鉆石領軍企業,具備相當成熟的體制和悠久的歷史,因此它的價值已經得到了公認。
另一方面,由于鉆石市場低迷等復雜局勢,加上高達20億美元的庫存積壓等原因,資本界無法確認經過兩次減記后的41億美元估值能否繼續得到買家的認同。
在眾多媒體的報道中,培育鉆石市場的崛起也成為了影響潛在買家決策的因素之一。
另外,據一些媒體披露(但未經完全證實),布魯斯·克利弗(Bruce Cleaver)和加雷思·彭尼(Gareth Penny)正在分別籌備對戴比爾斯集團的競購。克利弗在2023年前擔任戴比爾斯首席執行官,近期曾任Gemfields的非執行董事;彭尼則在2005年至2010年間執掌戴比爾斯,現任資產管理規模超1750億美元的投資機構Ninety One董事長。
除了這兩個較為“令媒體感興趣”的人物之外,澳大利亞礦業資深人士邁克爾·奧基夫(Michael O’Keeffe)牽頭的投資團隊似乎也參與了這次競購。
還有戴比爾斯的“小股東”博茨瓦納政府(目前占股15%),也表達了“有意增加股份”的想法。
總之現在的猜測很多,大家對戴比爾斯集團未來的走向持不同的態度。從我們的角度講,無論戴比爾斯集團最終被收購或是獨立上市,它對于天然鉆石行業的領導作用依然是不容置疑的。并且,在戴比爾斯集團的支撐下,天然鉆石行業也一定能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