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12月18日訊(記者 易博文 通訊員 雷隆隆劉立志)歷經4年的金剛石找礦工作表明:我省找到金剛石原生礦的可能性進一步增大。這是記者從日前中國地質調查局、省地勘局組織召開的“揚子地臺金剛石找礦工作研討會”上獲得的信息。
金剛石是國家稀缺特種非金屬,主要用于工業領域,價值昂貴,我國是金剛石消費大國,而且長期依靠進口。我省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地勘隊伍 1958年在我省常德縣、桃源縣探明金剛石儲量61.4萬克拉,填補了我國金剛石儲量的空白。1959年國家據此建設了我國第一座金剛石礦山——601 礦。1964年我省又找到了沅陵窯頭和黔陽安江地區兩處砂礦基地,至此,沅水主流四個砂礦區共探明金剛石儲量74.3萬克拉,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找礦成果。但一直未能找到金剛石原生礦。
2005年,中國地質調查局將我省金剛石找礦確立為新的找礦靶區,我省新一輪金剛石找礦工作由此啟動。啟動4年來,中國地調局在省國土、地勘部門支持下,組織湖南地勘局金剛石專業找礦單位413隊,充分利用開發二次地質資料,在湘西北20多個縣境開展野外找礦工作,普查原生礦區66 個,砂礦選礦點139個,面積達96721平方公里。分別在望城縣、靖州找到微粒型金剛石兩顆,鎂鋁鎦石2880顆,找到與金剛石相關的基性、超基性侵入巖等巖體數百條,經綜合分析研究,共圈定了桃源-石門、洪江-溆浦、鳳凰-芷江、會同-靖州、寧鄉-桃江等五個金剛石找礦遠景區、22個重點找礦靶區。
下一步,地質專家們將進一步創新思路,在以往水系重砂法、地質觀察法基礎上,采取因子分析法,運用物化探、遙感技術和鉆探、井探、槽探直接解析等手段找礦。目前,專家們已將鉀鎂煌斑巖金剛石原生礦、印支-燕山期金剛石原生礦明確為金剛石找礦的主攻礦體和主攻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