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的“魔咒”,似乎在被打破。
最近,鉆石價格跳水的消息上了熱搜。據央視財經報道,今年以來全球毛坯鉆石價格跌了6.5%,而最新指數相較2022年2月歷史最高點已跌去18%。
在株洲,記者走訪部分品牌珠寶店發現,鉆石飾品價格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跌,有些降幅甚至超過20%。
鉆石價格迎來下調
譚亞最近在備婚,和同齡人一樣,鉆石戒指、三金都是必備品。在和男友看婚戒時,她發現鉆石飾品價格較之前下降了不少。
“去年年中,我陪朋友看婚戒時,看到了一個60分的鉆戒,去年的價格要4.3萬元,今年我再去看,只要3.3萬元左右了,下降了近25%。”譚亞對記者說。
記者走訪多家連鎖品牌珠寶店了解到,毛坯鉆石的價格已陸續波及消費零售端,目前主流品牌的鉆石飾品均有所下降。一些品牌店推出了優惠折扣,比如周大福門店銷售人員表示可以申請到九二折,ENZO等品牌可以直接申請到8折。
在株百一家知名珠寶品牌門店,銷售人員告訴記者,前陣子,該品牌的鉆石飾品進行了一輪調價,一般商品均降價了800元至1000元不等,部分鉆石戒指價格則下調了18%至25%不等,“我們品牌的鉆石飾品是跟著國際行情走的,現在國際行情整體下跌,銷售端的價格也跟著下跌。”該銷售人員說。
國際鉆石交易所(IDEX)價格指數顯示,鉆石指數已連續下跌15個月。根據權威的國際鉆石報價表Rapaport Diamond Report統計,按照年度統計,2022年的年中到2023年的年中,一克拉鉆石的價格已經下跌接近24%。
“貴買賤賣”被呼“不值得”
鉆石“大跳水”,是因為愛情的“魔力”消失了嗎?
分析人士指出,鉆石價格受供需雙向作用。從需求端來看,鉆石的主要功能是滿足人們結婚時對鉆石飾品的需求,但由于各種原因,許多國家出現了結婚率下降的現象,這客觀上壓縮了鉆石的需求市場。另一方面,鉆石和愛情的關聯度也在減弱,經歷了數個世紀的營銷,消費者普遍出現了審美疲勞。
根據民政部數據,我國的結婚數在2014年就開始逐年下降,2013年為1346.93萬對,2019年跌破1000萬對大關,2021年又跌破800萬對大關。2022年,全國結婚登記量較上一年減少80.3萬對,下降約10.5%。
不僅如此,隨著人工培育鉆石技術的不斷進步,其色度、凈度也優于天然鉆石,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轉向購買人工培育鉆石產品,這在一定程度上對天然鉆石的需求造成了壓力。
鉆石的保值率也影響了鉆石的銷量。“21000元買的,回收價才7000元”。市民李女士最近想處理閑置鉆戒,在了解到回收價格后表示十分“痛心”,“以后還是買黃金吧,黃金保值多了。”
【相關新聞】
上得了臺面又保值
黃金飾品受追捧
相較于“跌跌不休”的鉆石,黃金價格顯得“穩重”得多。記者注意到,進入2023年以來,黃金價格一路上揚。上海黃金交易所數據顯示,Au99.9(含金量99.99%黃金)的價格指數自2022年8月至今,一直在往上漲,并在今年6月1日錄得最高點。
8月3日,記者在株百珠寶柜臺看見,有多名消費者在選購黃金飾品。“婚期馬上到了,過來買三金。黃金保值又上得了臺面,現在許多款式設計得也挺好看的,符合年輕人的審美。”市民周女士告訴記者,盡管金價今年漲了不少,但黃金回收價高,“就算不喜歡了以后想換款也不會虧多少,備婚會首選黃金飾品。”
記者了解到,目前金價在590元/克至610元/克之間浮動,而年初的時候金價才540元/克左右。
消費者“追漲”的心理帶動了黃金飾品銷量。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黃金消費量554.88噸,與2022年同期相比增長16.37%。其中黃金首飾368.26噸,同比增長14.82%;金條及金幣146.31噸,同比增長30.12%。
分析人士指出,黃金市場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包括全球經濟形勢、地緣政治局勢、貨幣政策等。當前的經濟環境和市場預期都對黃金起到了支持作用,對黃金價格走高產生積極的影響。長期來看,黃金是可以跑贏通脹的,但購買黃金不建議追漲。如果買在高位,短期收益或不太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