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北京時間22:00,我們熟悉的分析師 Avi Krawitz (上左)召開了一場網絡研討會,著重討論了關于培育鉆石未來的相關事宜。參加討論會的四位嘉賓分別是(我們之前多篇文章中分別提過的):
Marty Hurwitz - MVEye(上中)
Avi Levy - IGI(上右)
Nick Smart - Lightbox(下左)
Amish Shah - ALTR(下右)
會議進行了1小時50分鐘,討論了非常多的議題,包括我們之前多次提及的“培育鉆石價格是否要與Rap脫鉤”、“怎樣看待二次銷售的價值”、“供求關系”等等。觀眾的討論也十分激烈,基本分為相互“對立”的兩大派,一派看好,一派看衰。
值得一提的是,即使當嘉賓們表示“培育鉆石應當和天然鉆石分開看待,并共同平行發展”的時候,觀眾的兩個派系依舊在爭論不休。
今天給各位分享的這一段視頻(見文末),是 Amish Shah 針對主持人提問“培育鉆石供不應求這一說法有多少是真實的現象”時作出的回答。
由于沒有字幕,所以我快速總結了其中的一些數據和觀點,供各位參考。如有編譯錯誤,請各位伙伴海涵并告知。謝謝。
目前基本所有5mm以下的小毛坯都來自中國。很多中國的高溫高壓廠家都將大量壓機(從生產金剛石)轉產培育鉆,以獲取更大的利潤。不但如此,他們也能生產顆粒較大的產品,現在能切出2卡以下成品鉆的高溫高壓毛坯,已經不斷地在印度工廠里出現了。
CVD在中國的規模還很小,大概600+臺機器,不過鑒于目前的投入等等綜合考慮,未來三年這個規??赡芤獢U大五倍左右。
相比之下,印度目前有大概2500臺CVD機器。從現在能看到的投資、訂單等情況判斷,未來2-3年內這個規模會擴大一倍左右。
所以如果整體來看的話,未來數年內CVD鉆石增產的幅度大概在三倍左右。
在擴張的過程中,科學家(即科技人員)的儲備確實重要,但如果從印度的角度來看,機器數量和規模的擴張更加關鍵。
三四年之后,可能每年有7000萬克拉的培育鉆石毛坯進入市場,所以成品鉆大概有2000萬克拉左右。這個數字相對整個鉆石行業而言還很小。
不可否認的一點是,從各項數據可以看出,培育鉆石消費者的情緒高漲,數量增長也很快。不但如此,培育鉆石的出現,還讓一些從不買鉆石的人開始了消費。最多再過三年,全球市場將會因此增加20-30億美元的消費量。
一些零售商正在和廠方直接溝通,并通過類似承包機器的方式,“鎖定”了長期的需求。這個現象將影響的不但是宏觀的供求關系,還有培育鉆石價格是否會持續錨定Rap的問題。這確實正在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