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今天得把自動磨機石槽的石粉漬清理干凈,明天好開工。”“快了,快了,明天就可以加工板材了。” 近日,在泉州南安市石井鎮中泰石材集聚區的凱祥石業公司的廠房里,幾名戴著紅色安全帽、藍色口罩的工人們,一邊用擦拭刀擦拭石粉漬,一邊樂呵呵地討論開工的事。
忙著開工的不只凱祥石業,連日來,華潤石材、康達石材、圣百倫石材等眾多中泰集聚區的企業接二連三吹響復工號角,或清理廠房,或調試設備,或運送荒料,一派忙碌。截至3月5日,該集聚區65家石材企業(其中規上企業20家)已全部通過復工檢驗手續,有26家企業正式復工,復工人數達1205人,其余企業預計3月10日前也將全部恢復正常生產秩序。
這樣忙碌的場景和一個月前集聚區里的情景大相徑庭。一月前,因疫情防控形勢嚴峻,加上集聚區入駐企業員工90%來自省外,集聚區內所有工廠都大門緊密,一片冷清,許多企業主對復工復產憂心忡忡。
“疫情之下,能夠快速復產,來之不易。”南安市委組織部派駐中泰石材集聚區復工復產服務指導員、南安市農村農業局副局長陳世典表示,為夯實企業復工安全保障基礎,他與其他4名復工指導員們聯合石井鎮政府、集聚區主體運營企業中泰投資有限公司,主動與石材企業主聯系,建立一企一臺賬,摸清企業職工人數、實際居住地、健康狀況、假期去向等人員信息,做好宣傳勸導工作,筑起疫情防控第一道安全強。
“的確壓力很大,但還是要擰成一股繩,搏盡一分力。”由于集聚區入駐企業多、體量大,要推動企業順利復工復產并不容易,盡管如此,早年的工作經驗讓陳世典等人無縫銜接這一次的任務。
“我們成立由鎮駐村領導、駐村工作隊、村兩委、中泰投資公司等成員組成的臨時黨支部,多次召開復工復產研判會。”陳世典介紹,針對疫情防控薄弱環節,所有臨時黨支部成員兼任網格,組成工作隊,對65家企業實行“分片負責、網格管理”,從市到鎮、由鎮進村、自村至集聚區再到企業,環環相扣,織成疫情防控大網。
先行規劃、提前部署,為集聚區企業復工帶來極大方便。
“在工作隊的指導下,復工進展很順利。”康達石業董事長孫應康說,工作隊的指導員早早就和他聯系,讓廠里制定好疫情防控方案,規劃好隔離區,購買消毒液等物資,聯系員工購票返南安。“許多企業都還在觀望的時候,我們已經有近40名工人從云南、貴州等地回到南安,經過隔離,順利返崗。”
企業復工復產的最大“癥結”在于用工難,尤其是石材企業。
針對用工難的現狀,工作隊分類施策,引導企業一線員工有序返崗。“對非疫情重點地區的企業員工,我們主要建議企業鼓勵員工自駕、拼車、包車返崗,并引導企業向人社局申報政策補助。”
“多虧工作隊的幫忙,否則我原本打算今年暫停公司業務。”集聚區的昊陽石業負責人之一郭先生說,原先他看到疫情形勢嚴峻,工人們也不愿意出門,打算暫停業務,后來接到工作隊的電話,告訴他復工是可以實現的,讓他分批次組織員工返崗。2月19日,他早上,他就組織5輛小車的車隊,帶著20多人自駕2000多公里路回到南安。
不僅如此,考慮到昊陽石業對于口罩等物資籌備有限,工作隊先后向南安市、石井鎮兩級爭取共700個口罩支援企業,解除工人們的后顧之憂。
在工作隊的努力下,如今,集聚區內喜訊不斷,華潤石業獲8000余萬元訂單,康達石材獲3000余萬元訂單,昊陽石業獲1300余萬元訂單,其余已經通過核驗手續的企業也正在迎頭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