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晚間,市場翹首以盼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規劃》")正式出臺。該文件是指導粵港澳大灣區今后合作發展的綱領性文件,《規劃》指出規劃近期至2022年,遠期展望到2035年。
《規劃》內容明確表示,粵港澳大灣區要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著力培育發展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并支持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培育若干世界級產業集群。此外,《規劃》也提到要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受此影響,2月19日粵港澳大灣區概念股集體高開,交運、基建等上市公司領漲,地產及制造緊隨其后。
對于《規劃》中關于制造產業的發展規劃,華泰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員李超認為,高端制造業是國家的重要方向,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指出2019年要重點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粵港澳大灣區產業基礎好、類型完備,珠三角城市群產業耦合協調度高,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等產業占據灣區制造業的龍頭地位。"
制造業一直是珠三角的傳統優勢產業。東莞證券分析師何敏儀表示,東莞、佛山等城市的傳統制造業,結合港、澳、廣、深四地創新研發能力強和運營總部密集的優勢,有望加快粵港澳大灣區的轉型升級進程,并加強粵港澳大灣區產業對接,提高協作發展水平。
中信建投分析師黃文濤則強調稱,高端制造業、現代服務業、新經濟將是粵港澳大灣區蘊含的產業機遇。黃文濤表示,粵港澳大灣區擁有廣泛的產業結構,除了擁有大量高新技術產業之外,還存在許多不同的傳統制造業,這為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機器人、新材料、云計算、工業互聯網、新一代信息技術等先進技術與傳統工業結合奠定了基礎。
一石擊起千層浪,多家制造業上市公司也對《規劃》的出臺表示出極大的熱情。
作為多年來致力于成為智能產品制造的全球領先企業,TCL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在鞏固現有顯示業務競爭優勢的同時,公司積極布局下一代新型顯示技術與應用,大力投入QLED和OLED材料領域的研發力度并取得突破性進展。《規劃》主旨規劃與公司發展戰略高度一致,同時,《規劃》必將推動產業上游進一步整體發展,這在很大程度上將對公司的業務創新發展起到推動作用。"
"公司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戰略規劃,以乘大國東風,享歷史機遇,謀快速發展"。對于新近出臺的《規劃》,中京電子董秘余祥斌相信,隨著相關規劃的有序推進,這將會給公司帶來長期紅利。據余祥斌介紹,作為粵港澳大灣區電路板行業的領軍高新企業,公司主營業務及發展戰略符合《規劃》內容要點,公司在惠州與珠海均有制造基地和投資布局,具有區位優勢。
此外,智光電氣是粵港澳大灣區電氣控制與自動化領域的領先企業,同時也開展了新能源領域的技術研究。"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建設對整個行業都是機會",智光電氣董秘曹承鋒說,"公司將會及時跟蹤關注《規劃》中的有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