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跨國投資2018年下降19%的情況下,中國利用外資逆勢增長——全年實際使用外資折合1350億美元,增長3%。更為可喜的是,來自英德日等發達國家的外來投資都實現了兩位數以上的增長。
2月12日,商務部就2018年商務工作及運行情況舉行新聞發布會。據商務部副部長錢克明介紹,2018年全年,我國新設外資企業超過6萬家,增長69.8%,實際使用外資8856億元。“其中來自發達經濟體的投資較快增長,英國、德國、韓國、日本、美國對華投資分別增長了150.1%、79.3%、24.1%、13.6%、7.7%。”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當前我國強調要推動形成對外開放新格局,這不僅僅是注重開放的領域和規模,更重視“全方位”和“高質量”。“以前我們更注重把外資引進來,現在還需要加強規則的制定和政策的完善,為全方位開放構建一個法制化的營商環境。”
深入實施負面清單管理制度
談及2019年我國利用外資、優化營商環境的最新打算,商務部外資司司長唐文弘介紹,2019年,商務部將持續放寬市場準入,全面深入實施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的管理制度,不斷加大外國投資者合法權益的保護力度,營造國際一流的外商投資環境。
2018年我國利用外資取得一份靚麗的“成績單”,離不開國家出臺的一系列政策紅利。去年6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正式對外發布了《外商投資準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18年版)》,新版負面清單的長度進一步縮短,由上一版的63條縮減至48條,并在22個領域推出新的開放舉措,并在金融和基礎設施領域取消或者放寬了外資的股比限制。
2018年12月23日,外商投資法草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審議,有望替代早年制定的“外資三法”,成為外商投資領域的基礎性法律,為新形勢下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積極有效利用外資提供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
白明認為,在中美貿易摩擦不確定性加劇、全球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背景下,去年我國利用外資逆勢增長,關鍵在于外商投資者對中國市場持有足夠的信心,這一信心顯然來自我們國家陸續出臺的實實在在的優化外商投資環境若干舉措。
對于如何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白明認為,全面實施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是重要抓手。“去年,我們陸續修訂出臺了全國版的外商投資負面清單和自貿區版負面清單,彰顯了國家開放的信心。接下來,如何將制度落實到位也是一項系統工作。”
加快專利法修訂進程
唐文弘透露,聯合國貿發會議報告顯示,2018年全球的跨國直接投資同比下降了19%,連續3年下滑,這也是全球金融危機以來最低的水平。
為了應對這樣的外部大環境,商務部在2018年重點推進投資環境優化、投資布局優化和投資結構優化。
唐文弘介紹,首先是推進投資自由便利。商務部報請國務院出臺積極有效利用外資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推動修訂全國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和自貿試驗區負面清單。
“我們在全國推進外商投資企業設立商務備案與工商登記實現‘一口辦理’。還推動其他部門一起出臺了外籍人才出入境的相關便利措施。大家知道現在的投資更多是輕資產,需要更多人才。應該說這一系列的措施有力地促進了外商投資的自由便利。”唐文弘表示。
其次是提高投資促進水平。商務部推動將境外投資者利潤再投資遞延納稅的政策范圍擴大到所有外商投資企業,落實相關的稅收優惠政策,同時啟動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的修訂工作,引導外資更多投向現代農業、先進制造、高新技術、現代服務業等領域,促進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我們還組織召開跨國公司座談會,加強對話交流,及時回應外資企業反映的問題。剛才提到的若干措施文件中就規定,加快專利法的修訂進程,現在人大正在進行審議。”唐文弘說。
記者注意到,今年1月4日至2月3日期間,《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修正案(草案)》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與現行專利法相比,“草案”增加了關于侵犯專利權的懲罰性賠償責任的規定,并且大幅度提高侵犯專利權的法定賠償金。
“草案”第72條第一款規定,侵犯專利權的賠償數額按照權利人因被侵權所受到的實際損失確定;實際損失難以確定的,可以按照侵權人因侵權所獲得的利益確定。對故意侵犯專利權情節嚴重的,可以在按照上述方法確定數額的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確定賠償數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