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最近生意怎樣?
答:很淡,很淡疼!
這是走訪市場時與一位石材業務員的對話,看似玩笑,但卻是近一個多月來水頭石材市場行情的真實寫照。大部份的石材商家都在猝不及防地“迎接”這慘淡處境。
37℃的水頭冬天:銷售量、價齊降
XX石業黃總
“我在水頭從事石材生意10年了,就算是2014年那一波行業低潮,我認為也沒最近這么慘淡!盡管預判過今年下半年可能行情不大樂觀,但沒想到這一天比預想中來得更早更嚴重!”
XX石材陳總
“去年有個客戶來我們廠買板的情況是:看板——核對數量——付訂金,前后10分鐘成交。而上個月還是同一個客戶,還是同樣品質的板,他在廠里看了又看, 又到外邊市場比了又比,返回來直接出價180元/平,我當場懵了,這板成本價都得要220元/平!”
XX石業吳總
“昨天到大板市場找朋友喝茶,我走進去的第一反應是:你們市場停電了嗎? 不然為什么這么大一個市場,連一臺在運行的航吊都沒有?安靜得可怕!”
以上種種聲音只是最近收到大量的反饋市場慘淡消息的縮影,于是我們特意選了裝車相對較多的下午時段,把全水頭大板市場跑了一遍。通過走訪發現,所謂吳總說的“停電”現象,還真絕非個例,商家朋友不僅普遍反應沒生意,同時明顯感覺本市場內最近的出庫量驟降。
宏觀政策的雪上加霜
按理說每年開春過后的三、四、五月份應是石材旺季,一方面是廈門展效應,另一方面隨著全國各地特別是北方地區的一些工地由于天氣轉暖而全面復工,從而放大對石材的需求量。
但去年底開始,隨著“限價房”政策在全國各地的頻頻發布實施,使得開發商對預售樓盤的建設進度選擇性的放緩,以此來換取政策調整的時間窗口,同時拉長剛需購房群體的蓄水時間。這使得原本像往年這時段本該是旺季的石材行業,卻進一步陷入需求放緩,供貨無門的尷尬境地。
而環保整治對各地加工廠的進一步關停,則使原計劃在水頭采購后送去當地加工的石材大板遲遲發不了貨。“我廠剛被關停,何時能復工還是未知數,買了板拉過去也切不出來,只能再等等看。”一位外地做石材的朋友說道。
“三高”現象背后的繁榮
隨著去年以來全國各地客商回流水頭,大板市場如雨后春筍般不斷新增。今年初的調查顯示,水頭市面上的石材現貨存量在今年開春后已達到歷史最高值;水頭貿易商的數量也達到了歷史最高值;當然,水頭貿易商戶的經營成本隨著架子租金、人員工資、加工費、運費等因素影響,也必然達到歷史最高值。這種“三高”現象背后的繁榮,嚴峻考驗著水頭石材產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大板市場今年將進入洗牌階段
在筆者看來,水頭目前的大板市場已飽和,這個答案是肯定的!
隨著“回流潮”進入尾聲,同時去年上半年新入場商戶租約陸續到期,轉租、縮減規模、退場的現象將直接考驗架子位續租率,那些無地段優勢且無亮點的市場,將可能被商戶拋棄,并出現空租率上升的現象在所難免。只有少數具有明顯規模優勢、地段優勢、服務優勢的大板市場可保持高價租金。可預見的是,大部分市場將告別像去年那種“旱澇保收”的景象,甚至淪為倉庫。
而對于大家普遍關注的水頭架子位租金屢創新高的話題,筆者認為,當今已不是計劃經濟時代,新市場架子租金創高價,部份老市場出現租金漲價,這是自由的商業規律!只要市場方有底氣,只要有商戶認可買單,存在即合理。
產能過剩的連鎖反應或已提前顯現
2017年初以來,大量新增經營商戶涌入水頭的同時,也讓土耳其等國外礦山增添了許多新的面孔。一位去年返回水頭從事大板批發的朋友聊到:“我原本在外地做批發時,大部份的石材還是選擇從水頭進貨,但現在回水頭自己做了,不可能繼續從本地同行那里進貨,否則完全沒有優勢”。這種客戶變同行的現狀,養肥了國外礦主,卻進一步壓縮著行業的平均利潤率。
去年在土耳其礦山,故意只擺著三組料,卻喊七八家采購上山競價的現象更是頻頻上演!
與此同時,單從土耳其到廈門港的海運費,2017年內從一個貨柜850美金上漲到最高峰時1400多美金。
而去年源源不斷到水頭的大量“新貨”滯留到現在還未出售的,順理成章的成為了庫存。或每批貨當中,板面品相好的20%左右A級料先賣掉了,剩下的中等料和大量尾貨按成本價都難出售的情況比比皆是!大板的滯銷,庫存管理的壓力,消耗著資金成本和架子位租金,同時也讓賣場貨架無法更新和周轉。這種一窩蜂式的產能過剩再加之需求端的制約,導致了近期水頭市場行情斷崖式下跌。
石材行業需要營銷,但不需要降價促銷
石材的暴利時代早已過去,據筆者調查,目前大部分200元左右單價的石材大板,每平方米的平均毛利潤在20-30元左右(還不含人工成本、架子位租金成本和資金占用成本)!而我們的天然大理石作為消費者公認的高端裝修材料,豪宅的標配,目前卻有70%品種大板的售價要遠低于國內主流品牌瓷磚的售價,這需要我們行業人去反思,到底是我們自己同業無序的競爭所致,還是自身盲目擴張導致庫存積壓甩貨所致。
筆者看來,最近業界企業頻頻的促銷舉動比往年多了不少,若旨在營銷推廣新品種,或結合營銷打造企業知名度值得點贊,但若是降價賤賣、同行之間低價惡性競爭,或許對單一企業而言有短期效果,但對石材行業而言,以及對所促銷的該品種而言,只能造成不斷的價格走低,自掘退路。
掐頭去尾或是水頭產業最佳出路
今年會不會是最慘烈的一年?本文開頭,如黃總所說“14年來最慘”的觀點雖然有點過于絕對,但至少按目前行情來看,要期待市場盡快回暖,不僅取決于三四千萬平方大板庫存量的消化,同時源頭采購量的適度控制更關乎到水頭石材行業下半年發展動向。
如果您的庫存不少,又如果您所經營的品種目前有多家在經營,筆者在此呼吁出國點料請勿再陷于盲目,盡可能做到同行之間信息互通,共贏發展。最好同質化品種商家之間達成控量保價的一致性約定,相信最終受益的是全行業。假設還像去年一樣,同行之間出國采購高價競爭,回國銷售卻低價競爭,動不動“你家在市場甩貨,我家上礦山掃貨”,那只會繼續搬起荒料砸自己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