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證監局局長王建平日前表示,上市公司應當把握好創新發展與風險防控之間的關系,確保商業模式的可持續性,增強公司創新力和競爭力。
筆者認為,對上市公司而言,創新應是一門“必修課”。因為通過創新,有助于企業做大做強,實現更好地、可持續地發展。但在創新過程中,也有一些問題需要注意,比如,上市公司必須要兼顧近期業績和長期發展,不光要瞄準短平快的項目,還要重視長期發展的項目;要將創新作為自身發展動力,而不是抱有“別人要我們創新”的心態。
最近,筆者注意到一家上市公司——利亞德,發布了最新研發的基于LED顯示屏的Supersafe技術和Mini LED顯示屏產品。據了解,Supersafe技術是通過采用納米材料、特殊工藝對常規小間距LED顯示屏進行雙重表面處理,不僅解決了產品耐候性、磕碰、靜電、藍光輻射等問題,同時,該技術對使用者的安全和健康作出有效防護,推動小間距產品走入家庭,為小間距產品在戶外的應用提供了全新的方案;Mini LED顯示屏擁有更高的穩定性及可靠性,同時具備防潮、耐磨、抗靜電、易清潔、高效散熱等特點,并具有更高對比度和更優質自然的顯示效果。
應該說,像利亞德這樣注重創新的公司,在A股市場上不在少數。同時,還有不少注重創新的公司,正行進在IPO的道路上。
改革開放40年,我國企業的高速發展,為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而在中國國民經濟的整體體量中,上市公司已經成為重要支柱。但我們也要認識到,對企業而言,想要持續發展,轉型升級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這過程中,就需要企業不斷創新、不斷激發新的活力。特別是在競爭空前激烈的當下,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不僅賦予了創新新的內涵,也讓可持續創新成為潮流。
十九大報告提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要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強化基礎研究,實現前瞻性基礎研究、引領性原創成果重大突破。加強應用基礎研究,拓展實施國家重大科技項目,突出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創新,為建設科技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網絡強國、交通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提供有力支撐。加強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強化戰略科技力量。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加強對中小企業創新的支持,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倡導創新文化,強化知識產權創造、保護、運用。培養造就一大批具有國際水平的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
在服務實體經濟、回歸價值投資大方向的指引下,資本市場規模持續壯大,總體前進步伐健康有序,使得一些優秀的上市公司不斷涌現。這是可喜的。但對任何公司而言,如果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沒有創新,而是故步自封,恐怕在以后的發展過程中也會面臨一些新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