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依托傳統優勢產業,不斷創新研發高精、高新、高效產品,填補國內空白。目前,全國七成以上車用活塞環研磨砂輪產自新干。從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僅有的二三十個品種,到現在研發出的百多個品種;從僅...
依托傳統優勢產業,不斷創新研發高精、高新、高效產品,填補國內空白。目前,全國七成以上車用活塞環研磨砂輪產自新干。從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僅有的二三十個品種,到現在研發出的百多個品種;從僅僅依賴車用活塞環、壓縮機等個別產品,到全面占領活塞環、壓縮機、軸承、油泵、量刃具、IT等多行業高精尖領域;從樹脂砂輪產銷量長年穩居全省第一,到車用活塞環研磨砂輪達到國內市場七成占有率……新干砂輪,已在全國獨領風騷。
是什么成就了新干砂輪雄踞國內霸主地位?帶著這個疑問,盛夏時節,記者走進新干,探究其中的奧秘。
產業培優不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砂輪產業是新干縣的傳統優勢產業,但能將一片砂輪做到這樣極致,尤其是在車用活塞環行業達到七成的國內市場占有率,這不得不令人刮目相看。
在江西奧星砂輪有限公司,記者看見了一個砂輪企業發展的傳奇:7年時間,從產值不到300萬元的小工廠發展到年產值達3000萬元、擁有數臺國內先進大噸位液壓機的規模企業,年均增長速度為30%。“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精’,核心技術就是生產力,我們主攻行業高精尖領域,蘋果、三星、小米、華為、步步高等知名品牌手機的外殼,奔馳、寶馬及國內絕大多數汽車品牌的活塞環,都是用我們生產的砂輪研磨而成。”公司董事長易保如介紹。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隨著國內外經濟的發展,作為消耗品砂輪在市場上呈現逐年增加的態勢。但由于對產品要求的提高,能夠生存下來的企業卻在逐年減少,全國從事砂輪生產的企業也由當初的800余家下降到300余家。而作為傳統的優勢產業,新干縣堅持狠抓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密切關注國內外磨料磨具的創新動態和最新研究成果,引導企業致力于開發高精、高新、高效產品,積極采用新材料、新工藝、新設備,先后開發研制了陶瓷CBN超硬材料砂輪、金剛石恒磨磨具、數控雙端磨磨具、多界面陶瓷磨具、螺栓緊固砂輪、大直徑固結砂輪、樹脂精磨砂輪等專利產品。尤其是該縣自主設計和開發的高精磨砂輪、道軌砂輪、無心磨砂輪、高速重負荷砂輪等系列替代進口產品深得用戶和市場青睞。
“江蘇儀征、安慶帝伯格茨、南京飛燕、廈門新東亞等國內知名活塞環企業,其消耗的砂輪三分之二出自新干品牌。”縣機電產業園相關負責人表示,園區7家砂輪生產企業產品市場前景良好,產品供不應求,目前企業已開始著手準備增加生產線,進一步擴大企業產能。
為做優砂輪產業,該縣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組織企業主到全國砂輪知名企業走訪、取經;利用參加全國磨料磨具行業信息交流交易會之機,廣泛宣傳新干砂輪,并邀請全國主要材料供應商、設備制造商及江西省各地磨具生產企業來新干參觀、投資。同時,依托已有產業基礎,瞄準前沿發展方向,緊緊圍繞砂輪企業的自主創新,實施品牌戰略,提高市場占用率。通過與河南工業大學等高校合作,引進人才和技術,提高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在系列措施和政策的激勵下,作為新干傳統優勢產業的砂輪制造重煥生機,迸發出新的活力。目前,該縣砂輪產業不斷發展壯大,僅去年全縣砂輪產業就實現工業總產值6500萬元,上繳稅收300余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