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脫鉤總體方案》,要求實現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脫鉤。行業協會商會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脫鉤總體方案》,要求實現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脫鉤。行業協會商會是我國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我國行業協會商會發展迅速,其數量從上世紀80年代末不足1000個,迅速發展到2014年底近7萬個,是各類社會團體中數量最多、增速最快的組織類型。
行業協會存在的目的在于彌補市場和政府失靈,降低交易成本。其作為一種介于市場和政府之間的治理機制,無論在預想效果中,還是大量成功實踐中,都可以同時起到服務會員與協助政府的雙重作用。而這一點,尤其對于正努力推進“小政府、大社會”轉型的當代中國而言,尤其具備重要乃至不可替代的現實意義。
當然,作為歷史沿革的一部分,我國行業協會在政府與企業間的“居中”地位時有偏差,這主要因為很多行業協會本就脫胎于行政部門,而這些所謂“自上而下型”的行業協會不僅自身定位不清,而且作為管理者的政府部門也會基于管理上的便利性,以及擴展自身職權范圍的內在傾向,不愿放棄對行業協會的直接控制和干預。
這種夾纏不清引致的惡果并不鮮見,譬如曾經為人熟知的足協貪腐與足壇“假、賭、黑”問題等。如今隨著改革步步深入,行業協會即將迎來正本清源徹底革新。這種革新因其不同以往的徹底性與全面性,可望加速引導出三贏局面:
首先,行業協會“脫鉤”有利于政府把該放的權力放到位,如此一則可以使政府專注于做好自己該做的工作;再則可以通過行業協會角色回歸與職能歸位,激發社會組織活力,改進社會治理方式,實現政府治理與社會自我調節良性互動。
其次,行業協會“脫鉤”有利于推進行業內外部關系有序化,增進行業內會員共同利益。這主要體現在行業協會存在的原因之一,本就在于政府和企業有可能出現暫時性、局部性的目標不一致,而行業協會在協調、處理這種經常發生的不一致時,如果不先行切斷自身與行政機關間的利益鏈條,那么,不僅這種協調很容易既欠缺公平,又欠缺效率,甚至其自身,也很容易構成對企業會員利益的又一重損害。
最后,行業協會“脫鉤”不僅不會損害行業協會治理的有效性,而且還會使其獲得更大發展空間。因為在行業協會背負本不該背負的利益負擔情況下,其本身也常常成為受害者。如,公信力不足導致治理低效率、高成本,而且會員還可能選擇“用腳投票”,因此,要擺脫這種看似有利但反受其害的局面,只有立足“脫鉤”后的自主運行,才能在充分發揮獨特優勢和應有作用過程中,不斷汲取發展動能,持續體現自身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