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國家政策的引導下,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正在引發影響深遠的產業變革,形成新的生產方式、產業形態、商業模式和經濟增長點。目前,各國都在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力求推動三維打印、...
在國家政策的引導下,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正在引發影響深遠的產業變革,形成新的生產方式、產業形態、商業模式和經濟增長點。目前,各國都在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力求推動三維打印、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取得新突破。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與我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形成交匯,這對中國也提出了新的挑戰,帶來新的機遇。老話題“中國制造”也有了新動作。5月19日,國務院正式印發《中國制造2025》,推動十大重點領域突破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航空航天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電力裝備、農機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
據中國材料學會的數據顯示,我國新材料產業規模平均年增長10%,重點材料如電子信息材料達20%到30%,生物醫用材料達20%。2014年我國新材料產業規模超過16000億元,產業呈集群式發展,形成了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3個新材料產業集群區,全國新材料企業超12000家。“新材料長期看是發展趨勢,隨著技術的進步,工藝的改進,成本會逐步降低,新材料會逐步成為主流。”袁健表示。而對于新材料未來發展,唐見茂也持積極樂觀的態度。他表示,雖然目前部分關鍵新材料技術還沒有完全突破,但是未來受制于國外新材料的范圍會越來越少,會陸續實現突破。
據了解,我國新材料研發和應用發端于國防科技工業,現已初步形成了研發、設計、生產和應用,品種門類較為齊全的產業體系。部分新材料的生產和應用技術已經達到或接近國際水平。以石墨烯材料為例,通過國家金融信息中心指數研究院發布的全球首個石墨烯指數評價結果顯示,全球石墨烯產業綜合發展實力排名前三位的國家分別是美國、日本和中國。其中日本、中國得分較接近。有行業人士指出,在政策和行業公司的共同推動下,中國的石墨烯產業很可能改變其在石墨烯領域的追趕者角色,從而實現“彎道超車”,未來很可能以行業引領者的身份出現在國際石墨烯市場中。
而石墨烯作為新材料的一種,只是整個中國新材料產業發展情況的冰山一角。根據《新材料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我國新材料產業“十二五”期間年均增長率預計超過25%,到2015年全產業規模將達到2萬億元,是“十一五”末的3倍。對此,也有學者預測,未來新材料與其他高技術深度融合,形成跨學科、跨領域、跨部門的發展態勢。新材料上、下游產業結合更加緊密。新材料與器件制造一體化,產業鏈向下游應用延伸。產品高性能化、高功能化和多功能化,開發和應用聯系更加緊密。隨著世界各國投身技術創新領域,中國也會加快腳步,迎頭趕上。新材料產業在中國的發展壯大,將助推我國尖端新材料的生產和利用,在下一輪的產業競爭中占得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