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0月份的國際鉆石市場似乎過得并不太平,頻頻爆料的人造金剛石被蓄意當作天然鉆石出售的案例不斷沖擊著這個“鉆石恒久遠,一顆永流傳”的市場,在業內掀起來不小的波瀾。
10月份的國際鉆石市場似乎過得并不太平,頻頻爆料的人造金剛石被蓄意當作天然鉆石出售的案例不斷沖擊著這個“鉆石恒久遠,一顆永流傳”的市場,在業內掀起來不小的波瀾。
為維護鉆石市場的有序發展,世界鉆石礦業巨頭De Beers公司已推出人造金剛石鑒定儀,即將大批上市。紐約珠寶學院于早些時候也推出了“批量”鑒定系統,包括拉曼光譜、紅外—可見光范圍的吸收檢測、紅外光譜、光致發光在內的技術手段都已用于市場上鉆石真偽的鑒定,為買家提供天然和人造的辨別服務。
對于鉆石賣家,大型供應商將加大鉆石供應鏈的監管力度,逐步建立透明公開的鉆石供給渠道;對于缺乏誠信經營、違背行業規則的公司,屆時將被曝光譴責、驅逐出鉆石市場,嚴重違紀者會被提起訴訟。此外,零售商無權知道鉆石產品供給源的“行規”也即將被徹底廢止。
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對眼下的鉆石市場提出了要求:每一顆實驗室造的鉆石都要明確標明其成分。
對于FTC的措施,Martin Rapaport預計會引起一場天然鉆石和人造金剛石的博弈,這無疑會給鉆礦行業帶來一場不小的價格沖擊;人造金剛石技術越完善,其價格下降幅度也就越大。但價格沖擊還不是最悲慘的結局,Martin Rapaport說,“如果鉆礦公司和銷售商明知故犯,不能自覺的為顧客區分天然鉆石和人造金剛石,那么他們也就不配在市場上盈利。這個市場是需要行業道德和規范的”。(編譯自 “Mixed Synthetic Melee: A Crisis?”)